分卷閱讀248 (第2/3頁)
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數目聽著不少,但長安如今可有近百萬人吶。
“長安土地雖然肥饒,但荒馳已久,開荒不止人力,更需耕牛與農具,二者俱不足,故耕作緩慢,只得萬頃,如今百姓繼續墾荒,種以蕪菁與冬葵,則今冬無礙,明歲再添萬頃,則長安無憂。”
荀柔搖搖頭,“民屯反正是一時之策,要軍營糧足,還需軍屯才行。”
他當初出這個主意,有點破罐子破摔,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他心態轉變,田稅五五分成,簡直就是半夜雞叫周扒皮的水準。
這和他建議兄長青州鹽場取一半不同,鹽利豐厚,一半鹽錢,日子可以過得相當滋潤,但一半的田稅,那幾乎就是讓農夫餓半死吊命而已。
縱使這些失去土地被董卓驅趕至長安的百姓,為了生存,不得已勉強忍受剝削,他自己這關都過不去。
“小叔父之意,明年要讓兵卒來開荒?”荀攸長眉微皺。
“正是。”
“願聞其詳。”荀攸探身傾聽。
歷史上,屯田制自古有之,至曹操發揚光大,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集聚糧食,免軍糧籌措,二是減少除長途運輸,減少耗費,也節省人力。
但荀柔最看重的並非這兩點。
他一直在考慮的,是那群被俘虜的,道德損壞,曾劫掠如匪的兵卒。
一個人的行為,總是有一點原因。
中原匪寇橫行的開端,是桓靈二帝時的暴政,在這群盜寇呼嘯山林,以劫掠為生之前,他們大多是尋常的、樸實的農夫與工匠。
只有極少、極少數是在承平之日,仍然不想認真生活的真罪犯。
這群兵卒也是一樣。
他從賈詡身上得到一些靈感,在與兵卒聊天時再次驗證。
殺人麻木的背後,是對生命的漠視,對中原的異視,對自己作為人的麻木茫然。
作為涼州人,家鄉不能回,家人不知處,他們沒有牽掛,沒有信念,沒有認同,沒有來處,也沒有歸途,所以無底線,無節制。
不過,他相信,植根於華夏民族中,關於土地的熱愛,可以教給他們一切,可以帶來一切。
耕種,收穫,積蓄、娶妻、生子,為自己的土地而戰,會讓兵卒更拼盡力量,退役之後有家業繼承,讓他們可以對未來抱有期待。
農忙之期,主要在春秋兩季,其餘時間並不繁重,將軍屯地與平民鄉里穿插,可以相互幫助,不必擔心作戰而違農事,親近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