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萬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良只是笑了笑。
劉邦何其精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他明白,身經百戰的劉邦又怎會不清楚?
“大王英明!”這一聲來自於酈食其。
一看到眼前之人,劉邦的心情好了很多,他指著他,回頭對夏侯嬰說道,“以前都說小九是我麾下的間者之王,可我怎麼覺得他才是最能幹的?”
酈食其,是當年劉邦領懷王之命,與項羽一同西進途中收了的。他替劉邦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硬骨頭陳留縣,解決了劉邦大軍腹背受敵的隱患,還開創了“投降不殺”的先例,給劉邦留下了“仁義”的名聲。這次劉邦能順利出蜀,也是有他的一份功勞的。
在劉邦的記憶中,酈食其出去辦事,就絕不會像韓翊這般磨磨唧唧,急死個人,損失還大。
夏侯嬰說道,“豈止這樣,聽樊噲他們說,酈公舉薦的酈商將軍,攻城拔寨時起來也是了不得的。”
酈食其也是上見竿就上的機靈猴,他笑著說道,“臣再能喧,也得王上給的底氣足不是?不然都成了牛皮,老臣也成了狗都嫌的了。
不過王上,楚軍那頭,臣的看法和你的一樣,還是覺得韓翊那小子是最適合的人選。”
聽到那兩個字,劉邦的心裡有點堵,他反問道,
“他能比你還做得好?”
酈食其直言不諱,“臣還是老了,與那陳平是沒辦法意氣相投的,除了利益相關之外,沒法得他的傾心相交。不給他留足得力放心的助手,他即使到了漢王營裡,又怎樣快快地上手?這是其一。”
劉邦臉色好了些,張良與夏侯嬰也偷偷地鬆了口氣。劉邦:“接著講!”
酈食其理了理袖口,劉邦討厭儒生的服飾穿戴,曾常往儒生的帽子裡撒尿,唬得包括叔孫通他們在劉邦跟前只敢著襦衣,面自己這身儒生服,可是漢營裡的獨一份,而且還是劉邦看得順眼的那一份,這份恩寵,讓酈食其很是得意。
“王上想要的陳平,可不是一般人。先前那麼多人派出去都無功而返,可見這事本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辦得成的。
項王出身江東名門,最重出身,那韓翊恰好又是韓國世家之後,也只有他,在犯犯小矯情的時候,項羽能容得下他,他能在楚營賴得久長。
這一點臣也做不到。”
劉邦來了句,“是挺能賴的,都大把大把地撒銀錢,賴到軍市令那了。”不過神情間有了些滿意。
“最後一點,還是臣太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