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小議槍械2 (第2/3頁)
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易拉床,還是沒問題的,無非是刻制難度更大,精度更差、廢品率更高而已,據我們內部估計,既然佛郎機人能造出質地優良的火繩槍,說不定已經掌握了拉床製備技術,至於用沒用上,現在還說不準。”
“從具備膛線刻制能力,到真正將膛線這項技術應用起來,還要越過數道“陷阱”,如果沒有理論突破,光憑經驗,很難做到直線前進。”
“具體有哪些“陷阱”,還得從子彈說起。”
“首先,最初火繩槍的子彈是圓形的鐵彈或鉛彈,最早都是鐵彈,後期考慮到鉛的質地更軟,製作更容易,才改為鉛彈。”
“大家如果看過槍械類史書的話,應該留意到那時計程車兵都會隨身帶一個簡易的制彈器和一個鉛塊,現場生火就能製作鉛彈,實際上,保安團現在也是這麼玩的。”
“剛才我介紹過,早期的槍械都是前裝槍,也就是子彈是從槍管頭部塞進去的,如果槍管裡刻了膛線,由於膛線的阻礙,裝彈會很費勁,非常影響發射效率。”
“辦法也有,那就是將子彈做的小一些,裝彈倒是容易了,可又會導致漏氣,影響發射效率,加上膛線加工裝置簡陋,製作難度大,成本高,同樣會阻礙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
“一直要等到尖頭子彈獲得突破後,以上問題才能解決。”
“其實說起來,也不算複雜,就是在傳統尖頭鉛彈的尾部插入一小塊松木,或者直接加一個圓柱形小尾巴,刻制螺紋,裹上松木即可。”
“火藥爆炸時,松木由於受熱膨脹,自動與槍管緊貼在一起,漏氣的問題隨之解決,應用就不再是問題啦。”王學軍簡直是不厭其煩,盡力用最通俗的語言將問題解釋清楚,一邊的林志剛和馮振川一直強忍著,幾乎要笑出聲來。
“學軍,你說的這麼容易,古人智慧也不差,怎麼就想不出來呢?”不等梁繼盛發問,劉建國率先詢問起來。
“劉主任,你這是以果導因,自然覺得容易了,實際上,任何的一項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都是在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不斷摸索中,曲折前行的。”
“除去技術之外,還有人為因素呢,你運氣好,率先搞出火繩槍這種劃時代的武器,並且實現大規模裝備,從此踏上國運巔峰,你可能有改進的動力,但絕不會生出替換的想法,何況你並不清楚替換的路徑在哪裡。”
“等到大家都有了,失敗了,再去找尋突破口,或許已是百年曆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