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發展中的難題1 (第2/3頁)
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符合實際,並能順利地貫徹下去。
談到問題時,符思南看了看坐在梁繼盛身邊的劉建國,詢問起崖東現在的人口狀況來。
劉建國笑著告訴眾人,隨著咱們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從年初開始,陸續有百姓前來投奔,呈現出迅速增長的態勢。
從歸義堂近期的統計來看,大半年下來,足有六千多人的前來崖東務工,到年底之前,破萬毫無壓力。
也就是說,目前在崖東地區勞作的百姓,很快便會突破兩萬。
聽劉建國說完,符思南微微點點頭,說是和自己的感覺差不多,就湳西農莊和田獨礦務局兩邊的情況來看,工分制度怕是快要崩潰了。
說白了,十進位制的加減法並不是啥高深的學問,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工人們學的快著呢。
等大家熟悉了計分規則後,各種私下的比較便流行開來,大家你算算,我算算,很快便總結出掙錢的順序來。
工業部大方一點,跟著學技術的人就增加較快,農業部這邊收的比較緊,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人員流失。
為了這事,兩邊頻繁溝通協調,但也只能治標,達不到治本的效果。
按照符思南的建議,急需管委會拿出新的章程來,對工分制度進行改革,避免事態無序漫延。
說到這裡,大傢俱都陷入沉思,作為應急手段,簡單易行的工分制度,在華興創業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幾乎在歸義民中家喻戶曉,有時比燕朝貨幣還要管用。
現在情況是,歸義民們幾乎把這套規則吃透了,再繼續玩下去,其負面作用必然體現,定會生出不少亂子來。
萬一各家互相攀比,整個集團的損失可就大了。
片刻之後,梁繼盛讓劉建國說說他這邊的思路,制度統籌改進的職責,均由管委會辦公室牽頭負責。
沒想到矛盾會這麼快爆發,劉建國只能苦笑著做出解釋。
要想完成歸義民的工資體系建設,並和現有的工分制度無縫銜接,最緊要的一條,就是先將人員分類工作搞起來。
問題是人員分類說起來簡單,真到具體實施的時候,肯定會引出大亂子。
工農兵學商,再加上幹部,光是這六大類,除了華興人,誰能分辨出好壞來?
對應到燕朝計程車農工商,階層的概念就會顯性化,由此引出現代與古代的理念衝突,矛盾必會無限擴大。
在現代社會中,職業轉換並不必然帶來階層流動,但在相對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