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相比現代社會那種五花八門的磚窯,此時的華興人可沒那麼多選擇,沒有現成的磚、沒有水泥、更沒有鋼樑,只能因地制宜,選址造窯。
趙明和喬旺主動結成搭檔,一個懂理論、見多識廣,一個會幹活,工程經驗豐富,來到黃泥嶺下,兩個人便在附近轉悠開來。
黃泥嶺是獨田嶺的附屬小嶺,附近還有不少土丘、土坡,分佈其間。
趙明和喬旺看上了一處土坡,斜度不大,前後也就二十多米的距離,正好適合練手。
在坡腳處切出橫斷面之後,喬旺便組織人手開始輪流掏窯,趙明則帶著人去切削坡地側面,準備將這處坡地一側改造為磚窯,還有一部分人走上土坡,除草砍樹,平整坡面。用趙明的話來說,這就是古代最簡單的長窯。
事情說起來容易,真要幹起來,卻是個累死人的活計。
喬旺親自上手將窯頭掏出來,留出建設爐膛、預熱室的空間,然後按照高、寬均不超過三米的尺寸一路向前向上掏挖。實際上,有小型鑽機加持鬆土,掏窯的工作還是能省力不少,就是姿勢太憋屈,大家只能輪換著上前工作。
按照喬旺的要求,每掏出三四米距離,便要停下來,一個是與坡麵人員配合,在窯洞兩側頂部各鑽出一個小型孔洞,燒窯時用於觀察窯內火勢、或者新增木柴等,俗稱火眼。另外一個,便是將乾燥好的土坯運至窯中,在窯中砌牆,作為支撐,僅留小門供人躬身進出即可。
說白了,二十多米的窯洞挖出來,如果沒有支撐,再用大火一燒,用不了多久就得塌陷。
如此往復,直到將整個土坡打通,中間部分為窯床,坡頂處為窯尾。
窯尾往裡,先修一道擋火牆,牆下開若干煙道,供煙氣散發,然後向上挖通成煙囪狀,最後封閉窯尾,算是齊活。
趙明等人將土坡側面平臺切削完成之後,算著窯洞延伸尺寸,從側面開出窯門若干,作為磚坯布放通道。自此,一個簡易磚窯便算建造完成,足足用去半個月的時間。
喬旺前後算了算,就這麼個破磚窯,一次能燒出一千塊磚就不錯了。好在此地土坡甚多,有了這次經驗,將來多掏幾個窯便是。
工地上,各種設施漸漸成型,隨著土坯房的建設,華興人的第一個工業重鎮漸露雛形。
每天傍晚,都有一群群光著身子的男人們在榆林水上洗澡。
得知這一訊息的王海洋直接開罵,老子天天取水,合著取的都是你們的洗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