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燧發槍之後,原本愛不釋手的火繩槍照樣瞧不上眼,還不是因為有了更好的選擇。
大家都是識貨的人,拿好的,扔差的,才是正常人性。
“林總,您再細說說,我有點迷糊,啥實力問題?需要我們把好東西藏起來。”何超不依不饒地繼續問起來。
“何超,剛才學軍不是講了嘛,尖頭子彈不難做吧?膛線刻制是有點難,只要用心實驗,燕朝人是不是也能刻出來,你想想看,如果這些技術洩露出去,對咱們來說,是不是一場災難。”林志剛進一步作出解釋。
一語點醒夢中人,何超懊惱地搓了搓手,隨即表示理解,就憑保安團那幫得瑟兵,哪能守住如此機密。
“志剛,你們工業部對新世界的火器發展,有沒有研究?”梁繼盛問道。
“這個我不在行,學軍,你來說說。”林志剛指示王學軍繼續講解。
“梁總,我們目前見到的本地火器,只有燕朝火銃和佛郎機火繩槍,其中從金色世界號上繳獲的火繩槍質量相當不錯,比之燕朝火銃更是強出數倍,使用的也是圓彈,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已經接近咱們帶來的火繩槍,差距主要在槍管質量上,因此,其在射擊準度、有效射程等方面,仍處劣勢。”
“至於燕朝火銃,跟火繩槍沒法比,這也是燕朝軍士、海盜寧可使用冷兵器,也不願意碰火銃的主要原因。”
“據我們推測,佛郎機人的工業技術應該不錯,火器水平已經入門,從防患於未然的角度來看,最好別讓他們知道咱們太多機密,否則觸類旁通,沒等咱們發展起來,或許人家已經突破了,到時候對咱們,對燕朝,都不是啥好事情。”
“說實在話,尖彈製備太過容易,無非是尾部加個松木的事情,再加上極易刻制的直膛線,對於佛郎機工匠來說,隨便看上幾眼,或許就能複製出來,說白了,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
“對於燕朝工匠,其實也是一樣,人家的火銃雖然差,但那也是正經的火繩槍,一旦看的多了,見到效果,只要捨得花錢,敢往上堆人力,照樣能複製出來。”
“最大的問題是在後面,不管是前裝槍,還是後裝槍,整體來說,槍彈分離模式走到膛線這一步,已經到頭了,再往後,就得考慮槍彈一體,那可是劃時代的變革,靠咱們現在的能力,恐怕需要很多年,才能跨越過去。”
至於好多年是多少年,王學軍沒說,大家也沒問,真說出個數十年,甚至百年來,除了添堵、鬱悶,起不到啥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