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來三亞務工的青壯越來越多,多儲備些糧油物資,有利於安定人心,算是一種託底之舉。
哪怕現在糧食夠吃,也應未雨綢繆,將日子弄的寬裕一些。
聽過曹廷義的想法,梁繼盛笑著點點頭,表示你說的有道理,買糧這件事,絕不是什麼臨時、應急措施,而是需要長久堅持的戰略行為,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海運部這邊只要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出發,具體到數量方面,政策和去年一樣,只要價格合適,有多少就買多少,反正這東西又放不壞,農業部這邊多建些糧倉,一定要做到有備無患。
另外,還要做好招工宣傳工作,按照管委會這邊的預期,到明年年底,爭取能再引進兩萬青壯,將崖東地區的人員總量增加到四萬餘,力爭在後年初,突破五萬大關。
面對總部首長的雄心壯志,曹廷義作為燕朝土著,只能表示盡力而為,也不知集團費力引進巨量人口,未來又該如何消化?
談到這裡,曹廷義提出一個新想法,希望首長們能夠採納。
具體來說,就是近一年的外出買糧,利潤加上獎勵,曹廷瑞認為自己掙得的有點太多了,再這麼弄下去,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
像糧食這種生意,發大財和昧良心是一體兩面,原本已經刻意壓低糧價、運費的曹廷義,自從收了管委會一千兩銀子的獎勵,心裡便犯起了嘀咕,若是一直這麼弄下去,那天碰到個眼紅的傢伙給自己遞小話,失去首長們的信任,那可就雞飛蛋打了。
父親曹洪曾經說過,福瑞昌和華興的合作,一定要立足長遠,切不可急功近利,進而因小失大。
依著曹廷義的想法,今年再次外出買糧,絕不能再沿用以前那種委託關係了,必須有所變化。
變化的核心點就在曹廷義這裡,他準備給華興集團打工,只掙工錢,其他分文不取。
至於他手下的那些管事、工人,願意跟著他的,那就一起給華興人賣命,掙華興人的錢,不願意的,則繼續在福瑞昌供職,跟著田鐵壯他們,張羅制鐵工坊。
在曹廷義看來,首長們給曹家給的太多了,若是再不知進退,那就太不會做人了。
說到這裡,王海洋拍了拍曹廷義肩膀,建議他直接加入歸義堂算了,日後做起事來,才不會束手束腳。
實際上,按照曹廷義自己的想法,早就想加入歸義堂了,不管是大哥曹廷瑞,還是親家老爺施耀,都明確表態支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