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湳西農莊的最終去留,符思南顯然已經認命了。
說到這裡,孟慶祥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既然避免不了汙染,為啥不乾脆破罐子破摔,把那套設施充分利用起來。
林志剛笑著表示,主要原因還是條件不具備,要不咱們去現場看看,讓邵工對著裝置講解,或許更加直觀一些。
建議歸建議,梁繼盛擺了擺手,說是不用看了,反正聽也聽不懂,你就通俗地講一講,我們保證不會瞎質疑。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這套煉焦裝置,肯定不會再廢了吧?
面對調研中的各種難題,除了感慨之外,梁繼盛的心裡,也開始有些打鼓了。
都知道工業難,沒想到會難到這種程度,行和不行之間,竟然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
搞科技,真是來不得半點虛的。
梁繼盛沒動,林志剛也沒有強求,只能斟酌言辭,試探著回應起來。
首先,煉焦副產氨氣這件事肯定能幹,而且要比合成氨容易的多,現有的這套裝置肯定不會廢棄掉。
當然啦,北邊的那套合成氨設施也不會廢棄,等到時機成熟,還是會重新啟用的。
其次,從原理上來看,煉焦煤氣中的氨含量極低,也就不到百分之一的樣子,再經過一系列流程折騰,最後得到的濃氨水並不多,再和硫酸反應,倒是能得到一些硫酸銨化肥,對農業部有些用處,但因為產量問題,並不能展開大規模應用。
因此,工業部初期實驗,還是奔著硝酸去的。
大家應該明白,氨氣是氨氣,硝酸是硝酸,咱們要製備火藥,就得先把氨氣變成硝酸。
具體過程我就不講了,主要是一個高溫催化氧化的過程,最關鍵的裝置叫鉑銠合金網,主要起到催化作用。
鉑銠合金這玩意兒,咱們現在、將來都搞不定,只能用從華興大陸帶過來的現貨。
好在這東西比較耐用,化學性質也比較穩定,完全可以長期、反覆利用,算是好訊息之一。
有了硝酸還不行,因為咱們需要的最終產品是硝酸鉀。
“鉀”這個東西從哪兒來,就是我剛才說的草木灰。
問題是草木灰中鉀含量實在太低,一般來說,也就百分之五左右吧。
咱們好不容易弄到點硝酸,然後和草木灰這種破爛融合,再生成一點點硝酸鉀,實在是有些不划算。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套煉焦副產氨氣生產線,其中那些高高大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