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來源,家中長輩口中說出來的自然是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
劉安不信,便去百度了餃子的來源。
才知道據說是醫生張仲景不忍百姓冬天凍傷耳朵,便研製了一個祛寒的方子,名叫祛寒嬌耳湯。
做法便是將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混在一起切成餡,然後用麵皮包起來煮湯。
而羊肉本身也具有驅寒的作用,因此服用了祛寒嬌耳湯的民眾都渾身生暖,果然當年沒有凍耳。
又因為做出來的餃子形狀類似耳朵,且此方最初的用意便是防止凍耳,便漸漸有了嬌耳的名字,這便是餃子最初的來源。
劉安從鐵礦區回到九原後,便找來當地醫師,讓其擇可食用的驅寒藥物,與羊肉一起切陷,做成了餃子。
劉安讓人嘗過味道,確定沒問題後,劉安便讓林方下令各縣,氣溫特別低的時候,每縣要按照此方煮餃子,分發給民眾喝。
不需要每個人一大碗餃子,只需要每碗餃子湯中加幾個水餃,便能起到禦寒的作用。
劉安記得當時張仲景給民眾發放的祛寒嬌耳湯,每碗湯只有兩個餃子,民眾喝完就渾身暖烘烘的了。
劉安發揮自己前世的知識,將餃子製作出來後,又思考發麵的方法。
發麵製作的饅頭、包子等麵食,使用方便,口味絕佳,對身體的影響,也比死麵製作的食物更健康。
死麵製作的食物,不易消化,而發麵製作的饅頭包子,容易消化和吸收,不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長期食用好處還是很多的。
除此之外,饅頭包子方便攜帶和儲存,只要氣溫不是特別高,放個幾天不會壞掉,還能直接食用。
以後急行軍時,每個士卒攜帶幾日的饅頭包子作為乾糧,能節省很多時間。
不過發麵的研究卻不像餃子那般容易,前世劉安本就不會和麵,所知也不過是借用酵母發麵。
但東漢這個時期,上哪去找酵母?
因此用了好幾天的時間,劉安和一些擅長做飯的婦女多次討論和嘗試,才終於成功研製了發麵的方法。
其實在沒有酵母的情況下,發麵的方法也是有多種多樣的,可用酒酵或酸汁等發麵。
劉安研究出來的方法則是將揉好的麵糰裝入壇中,其上覆乾麵粉,再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自然發酵,等待一段時間,面便可發好。
將發麵的方法研究出來後,劉安並未宣揚,甚至嚴令那幾名一起研製發麵的婦女禁止將發麵方法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