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46【蓋裡奇,人送外號小李導】 (第2/5頁)
汪公子在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導能力是不錯,但拍戲實在是太慢了。」
「是有點太慢了,不過可能這就是王導的風格吧。」
李藝書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如果是大製作拍個三五年倒也沒什麼,就好比《鐵達尼號》。
1998年在國內上映的時候,銀幕上當大船沉沒的那一刻,現場觀眾都在為電影精彩之處而驚呼不斷,唯有李藝書跟他幾個同事,面露悲哀之色。
差距太大了。
大到讓人難以接受。
一部《鐵達尼號》的電影票房,幾乎佔了當年內地全年總票房的三分之一。
而且按照電影總投資2億美元來算,這可比內地一年的總票房還要多。
後來李藝書也算是知道,為什麼千禧年,在沒有任何市場的情況之下,韓三坪也要支援張一謀拍《英雄》,更是為此聯絡了軍隊參與拍攝。
可王家為一部文藝片拍個兩三年,說實話,真的就是個人能力問題了。
縱觀全世界讓人記憶猶新的文藝片,幾乎沒有一個跟他這部《東邪西毒》一樣如此磨時間,磨到後來觀眾連最基本的故事都沒有看懂。
李藝書不禁猜想,這是不是王家為故意藉著這部電影去嘗試一些不同的風格。
因為很明顯的看出王家為開始嘗試多角度第三人非線性敘事。
這在他後來拍的《重慶森林》中更能體現出來,從人物的穿插出場,以及每個人物內心獨白,和獨白的參差不齊的展現,基本可以斷定《東邪西毒》算是他的一部實驗片。
徐碸問道:「不說他了,你在美國的電影那麼快就拍完了?」
「嗯,拍是拍完了,後期剪輯還得一段時間。」
李藝書嘆了口氣道:「明年說什麼也不這麼拼了,一年四部電影,的確是有點太累了。」
「哈哈~」
徐碸忍俊不禁的笑出聲道:「李導,拼一點沒什麼,趁著現在年輕,能多拼一點是一點,我當年拍戲的時候,一年幾乎無休,這個劇組拍完,就去下個劇組。」
「看吧,現在檔期都排到明年了。」
李藝書搖了搖頭,《靈異第六感》拍完,馬上《中央車站》也要拍完,再之後就是跟張漫玉還有峨眉製片廠合作的《無名之輩》,還有跟青霞合作的《朗讀者》。
《無名之輩》好說,地點是在他熟悉的山城拍,而且李藝書也準備在多線索丶多視角的敘事風格,還有平行蒙太奇的拍攝手法中,講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