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不存在不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宇宙總密度的約三分之一,剩餘的約三分之二被歸因於暗能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基本特性
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具有負壓強的能量,在宇宙空間中幾乎均勻分佈,不吸收、反射或輻射光,所以無法直接觀測。目前已知其佔宇宙約68.3%的質量,是宇宙加速膨脹的推手。
理論模型
現有宇宙學常數和標量場兩種模型。宇宙學常數是一種均勻充滿空間的常能量密度,在物理上等價於真空能量;標量場是一個能量密度隨時空變化的動力學場,如第五元素和模空間,但在空間上變化的標量場很難從宇宙常數中分離出來,因為變化太緩慢了。
探測與研究方法
由於暗能量難以直接觀測,天文學家主要透過觀測一些宇宙結構和物質受引力的影響以及能夠探測到的輻射來間接研究。如利用宇宙3D繪圖專案暗能量光譜儀(DESI),透過光譜學技術收集光線,測量紅移現象,構建宇宙3D地圖,研究重子聲學振盪等,以更好地校準宇宙距離,增強對暗能量活動的測量。
潛在影響
暗能量對宇宙的演化和命運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其持續存在併發揮作用,宇宙可能會一直加速膨脹下去,最終導致星系之間的距離無限增大,宇宙變得寒冷、黑暗和空曠。
暗能量的研究歷史如下:
早期理論基礎
1917年,愛因斯坦為了建立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引入了宇宙學常數,這是最簡單的暗能量模型,可視為等效於真空空間的質量或“真空能量”,但後來哈勃發現宇宙在膨脹,愛因斯坦認為引入宇宙學常數是他最大的失誤。1980年,艾倫·古斯和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基提出,負壓場在概念上類似於暗能量,可以在極早期的宇宙中驅動宇宙膨脹,這一理論為後續暗能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理論基礎。
關鍵發現與確認
1998年,亞當·蓋伊·里斯和索爾·珀爾馬特等人對加速膨脹的超新星觀測,發現宇宙的膨脹正在加速,這是暗能量存在的第一個直接觀測證據,之後邁克爾·特納創造了“暗能量”一詞。2000年,BOOMERanG和Maxima CMB實驗觀測到第一個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的聲峰,表明總物質加能量密度接近臨界密度的100%,為暗能量的存在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援。2001年,2dF星系紅移巡天給出了強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