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身都是幹勁,精神頭十足,感覺內心全是滿足,之前的困惑和迷茫好像都不重要了。
袁樹對於這種情況是早有準備的,在他看來,只要願意親身體驗然後反駁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藥可救的。
大可以把他們納入行動之中讓他們在這個大團體之中找尋自己想要的答案。
十天的親身體驗和三次責善會議之後,袁樹認為他們基本上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選擇加入或者退出,他們都會有判斷。
選擇加入的人那就加入了,從此就是大家的同道之人,一同奔赴天下為公的理想終點。
而不願意加入的,只能說個人私心太重,融入不了集體,沒有什麼團隊意識,這樣的人就算加入也會出現問題,所以乾脆一拍兩散。
袁樹想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這樣的人多了,構築成一個團體,才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產生變革之力。
集體的力量,可絕非個人能夠對抗。
更遑論還有“天下為公”的理想加持。
隨著春耕的逐步推動,以及助農行動所產生的效果越發的明顯,跟隨袁樹一起親身下鄉進行助農行動的學子人數超過了一千人。
一小半的馬氏弟子、門生都加入了進來,還有不少是來自其他地方的學者、學子。
為了推動更多人加入,並且進一步宣揚助農組織的理念、推動政治正確的加持,袁樹還想起了一首著名的五言古詩。
趁著這個時候,他就給“寫”了出來,廣而告之。
詩名為《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憫農”一經發表,立刻傳遍了茂陵縣。
所有參加過助農行動計程車子都感覺到這首五言詩完全切中了心中的感悟,幾乎就是他們心中感悟的具象化。
而沒有參加進來的很多人也從這短短二十個字裡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這首五言詩字數雖少,含義深刻,通俗易懂,讓人一眼看了就知道袁樹的真情實感。
馬融得知這首詩,讀了之後,對這首詩大加讚歎。
他立刻命令家中樂師為之譜曲,譜出了一曲哀傷動情的曲調,很快就在家中開始演唱,遂規定為每一餐飯前必須要演唱的歌曲,所有家族成員都要聽完之後才能吃飯。
並且一粒糧食都不準浪費,若是被他知道有誰浪費,家法伺候。
馬氏族人也不知道老馬發什麼瘋,自家富到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