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體系的袁樹是一個新銳的、優秀的“經師”,馬融得高徒,學術能傳承,他非常羨慕。
這是第一次有具備條件、資質、名望的學術宗師給袁樹冠以“經師”的稱號。
這對於袁樹來說,就相當於是一次加冕。
年僅十二歲的他,正式成為了一名大漢關西學術界所承認的經師。
他在成為高足之後,實際上就已經是一個可以向士人傳輸自己觀點的準經師了。
而法真這等人物的公開承認,則是進一步讓公眾都接受了袁樹成為經師的事實。
他有了自己的學說體系,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有了自己的信奉群體,一個以袁樹和致良知之學為核心的學術團體正式成型。
法真對袁樹的公開承認讓袁樹再一次聲名大噪,他作為儒士學者的身份就此坐實,再也沒有人因為他的年齡而質疑他的學術能力。
同時,更加沒有人輕視致良知之學和《孟子解詁》了。
以茂陵縣為中心,整個三輔地區的學者們都開始認真對待《孟子解詁》,認真審視袁樹的致良知之學和他的助農舉措。
而隨著春風吹拂、大地回暖,《孟子解詁》的熱度也從三輔地區吹向了弘農、雒陽。
弘農、雒陽之地的學者們對於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也開始討論起了《孟子解詁》。
而隨著雒陽這邊的風潮,相距很近的潁川地區也開始關注起了這件事情。
作為東漢中後期天下文脈聚集地之一,潁川郡聚集了東漢中後期數量最多計程車族高門,數量極大計程車族高門也催生了大量經學大師,他們對於學術界的一舉一動都相當關注。
而袁樹這個異軍突起之輩出身自汝南郡,與潁川接近,同為天下文脈所在之地,潁川計程車人們和汝南計程車人們之間本身就有很多來往或者姻親關係,更遑論汝南袁氏這種超級家族。
第七代核心子弟袁樹在關西搞東搞西,名聲極大,年紀小小就開創自己的學術派別,註解《孟子》,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核心構建學術體系,在關西之地得到了正式認可。
雖然說從西漢到東漢,漢帝國的學術核心逐漸從關西轉移到了關東,關東士人也逐漸開始輕視關西士人,可是破船還有三千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能在關西學術界得到正式認可,也實在是不容易。
馬融、法真等學者在整個學術界都有很大的名望,也有很多關東士人前往求學拜訪,他們的認可對於關東士人來說,不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