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終東漢一朝,直到司馬朗向曹操建議恢復郡國兵,在此之前,東漢都沒有西漢武帝以後那麼嚴謹且佈滿全國的軍事基層組織。
司馬朗上表之前,郡國兵已經從法理上被廢除了,內地郡國不設定郡國兵,只有替代郡國兵部分職能的郡卒存在。
之所以說是部分職能,是因為這些卒畢竟不是法定軍隊,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群官府養著用來幹雜事的雜役。
耗費很低,也沒什麼戰鬥力,平時的處境就像是郡府的家奴一樣,負責伺候郡府裡的大人物,人數普遍在一千上下,抓抓小偷對付對付強盜都費勁,更別說打仗了。
所以在廣大內地州郡,漢帝國的武備廢弛並不是一句玩笑話,那是正兒八經的事實。
只有三十多個邊郡為了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外族入侵,可以設定類似於郡國兵的存在,人數從三千到五千不等,這十幾萬的邊郡郡國兵基本上就是漢軍常備軍的主力了。
除此之外,東漢中央軍還有一萬多人的常備軍,這部分人算是最精銳的職業兵,遇到戰事可以直接擴編,人人都能當基層軍官。
還有設在邊關、各地要衝的營兵,每個營兩三千人,算是職業兵,但是人員素質複雜,有招募來的,也有犯人充當的,戰鬥力不上不下,主要看帶領者和訓練程度。
再然後就是各地屬國中能夠快速調動的外族兵馬,這部分人大約有十來萬。
總體來算,東漢帝國在非戰時有接近三十萬的常備軍。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但是相對於廣袤的國土來說,實在是不多,分佈太散,且戰鬥力也很成問題,正兒八經能算強兵的沒幾支,全靠戰時擴編。
因為財政方面的嚴重問題,黃巾之亂前後一段時間,漢帝國甚至允許高官重臣出征的時候自己招募自己的兵馬,號為“家兵”。
這就導致東漢帝國的軍事力量遠不如西漢帝國那般的強盛,兵員素質也普遍較低,面對廣袤的國土和處處烽煙的現實,軍事上的應對實在是手忙腳亂。
而落到眼下,袁樹的處境就和他所瞭解到的那樣很不安全。
整個三輔地區算不上邊地,所以在平時只有總數不到五千的雜役人員勉強算得上是武裝。
雖然還有長安虎牙都尉統領的長安營以及右扶風扶風都尉統領的雍營這兩支常備武裝,突發作戰時能夠及時出動的軍備力量撐死了一萬人,彼此之間還分散得很開。
僅靠三輔本地的武裝力量,根本談不上應對入侵的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