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對於一國新君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一直到現代,一個國家的新任領導人上任之後,也會在任期的開始就出國去到重要的邦交國訪問,交代一些事情,這幾乎是慣例。
但是在這個時代,就和孝道禮制扯上了關係。
你老爹死了,你大張旗鼓派人出去告訴別人你老爹死了,你當了新老大,讓人家和你親善,這是不是有違孝道?是不是不太尊重死人?要不要三年之後再說這種事情?
這就形成了一個關乎孝道和國家顏面的重要禮制議題。
在這個議題上,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爭論不休,各執己見,今文學派認為三年之喪不可以使卿出聘,而古文學派則認為可以。
放到眼下,楊彪就秉持今文學派的看法。
他引用公羊春秋的意見,反對左氏春秋的看法,表示道:“三年之喪,不得使卿出聘,若出,有違孝道人倫。”
楊彪出招了,袁樹當然要接招。
“按照周禮,諸侯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左氏合乎古禮,何難之?”
袁樹的意思就是,按照現今流傳下來的周禮規定,諸侯之間的交往,每年一次的稱為問,每隔幾年一次的稱為聘,新君聘問他國或者他國來聘問稱朝。
這裡頭沒有說過三年之喪不允許諸侯之間互相邦交問候的規矩啊。
楊彪還是搖頭。
“古之賢王以忠孝治天下,三年喪期未出而行事,有違人倫,當為不孝。”
袁樹並不退避。
“左氏雲,繼位者,既葬除喪,喪期當以下葬之日為限,下葬之後,便可除喪,行政事,如若不然,三年不行政事,豈非天下大亂?”
楊彪繼續辯駁。
“文公八年八月,襄王崩,九年春,天子遣毛伯來求金,但是春秋經記載中並未承認這是王命,說明春秋不認可三年之喪可使卿出聘,左氏所言,謬矣!”
袁樹笑了笑。
“春秋之所以不承認這是王命,是因為襄王未正式下葬,只要沒有正式下葬,就算過了一年,也不能認為出了喪期,宣公十三年夏四月,齊惠公卒,冬,新君便遣使訪問魯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楊彪立刻開動大腦全力思索,找尋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左思右想拼命檢索,也沒有找到應對之策。
袁樹看楊彪漲紅了臉使勁兒思考而不得的樣子,也不慣著他,繼續進攻。
“樹以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