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說的那些東西,都挺有道理的,治標不治本,如何能真正祛除病痛呢?”
“哦?”
楊賜來了興趣,緩緩道:“只是一番交談,他還在那麼多人面前折了你的顏面,你居然就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對付宦官不行,要致良知才可以?”
“兒學識不夠,辯才不足,輸了,無話可說。”
楊彪搖了搖頭道:“但是袁術所說的那些事情,兒以為,是應該嘗試瞭解一下的,正如他所說,趕走了舊五侯,又來了新五侯,殺了一批宦官,不說會不會得罪天子,肯定還會有新的一批宦官。
天子對宦官的需求是必然的,沒有宦官,天子如何處理內務?宦官貼身伺候天子,很容易得到天子的信任,又沒有家族之拖累,天子會信任他們,是理所當然的。”
“他說的的確有道理。”
楊賜撫須道:“但是,吾輩又該如何去做呢?致良知?如他一樣,不去管顧國家大事,放任宦官、外戚亂政,只是埋頭去操持農務?彪,吾輩士子讀書多年,精進學問,又在仕途上奮力向前,所為的,可不是和山野村夫一樣耕田種地啊。
他還是個童子,不過十二歲,沒有加冠,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所以他才能去致他的良知,彪,你不一樣,你是要養望,等待天子公車徵召的,你的所作所為,必須要符合士人之道。”
“可是父親,馬公那邊,已經有近兩千人加入了他的一心會,和他一起助農,甚至已經成為風範,為眾人所稱讚,諸多士人群起效仿。”
楊彪詢問道:“如果致良知只是一介童子的幻夢,如果知行合一無法帶來成果,如何會有一千多名士人追隨他、跟著他一起去做呢?”
“不過是他出身自袁氏罷了。”
楊賜嗤笑一聲:“他的確有才華,也配得上神童之稱,但如果不是他出身優越,哪裡會有那麼多人追隨他?那近兩千人裡,又有幾個是真的為了致良知?又有多少人是為了未來的仕途?”
楊彪想了想,一開始覺得楊賜說的對,可很快就覺得楊賜說的有一定的問題。
“父親,致良知和進入仕途並不衝突啊。”
“嗯?”
“袁術並沒有否認仕途之說。”
楊彪緩緩道:“他從來不認為致良知就是種地,他的所謂致良知,是要進行個人關於內心的修行,當個人修行到家了,也就是可以進入仕途的時候了。
他最終的目的,還是透過致良知改變現狀,讓士人重新找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