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天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作為襄平赫赫有名的大商戶,放在整個大齊卻只能算是二流,官面上的力量不足,收到開邊互市的訊息時已經遲了。
直到發現從北地歸來的商隊賺得盆滿缽滿,得知謝拾不僅出使草原談成和議,還在邊關主持開羊市,建設紡織工坊等等事蹟,姚家人從上到下都懊悔不迭。考慮到謝拾和姚九成之間的關係,要是提前知道這個訊息,他們自認定然能分到一杯羹。
姚九成此番來信就是打聽這件事的。錯過了第一批“羊毛引”沒關係,他們一心想著加入第二批,而且想盡量多得一些份額。
謝拾看完書信,微微默然。
他並不瞭解姚家的情況,自然不能做出什麼保證,只能在回信中詳細說明朝廷定下的規矩,讓姚家看看自家符不符合條件。
好在姚九成對家族的觀感本就複雜,並沒有在信中為難於他,只是諮詢而已,謝拾能提供幾分幫助自然是好,不能也無妨。
他的態度令謝拾放鬆不少。
若是這位好友非走他的後門,謝拾總
不可能循私。這份相交多年的友誼難免受到影響……而這是謝拾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只能說姚九成是瞭解他的,沒有提出讓他為難的條件,也不至於折損彼此的情誼。
此外幾封信則是來自李道之等致知社的骨幹,謝拾從北境歸來後,曾經去信向他們說明榆陽分社的情況。而後也不知襄平的眾多社友是受到刺激還是被激發出敏感,隨信寄來的新一期《致知集》很是精彩。
包括李道之在內,眾多奇才的智慧之光在閃耀。謝拾看到在大齊不受重視的眾多雜學在這本《致知集》中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彷彿昔日種下的種子終於破土發芽。
有些內容他一路讀下來,竟然都覺得有幾分吃力,尤其是李道之的文章,於謝拾而言已頗為艱深,一連數日,他下值回家便扎進書房閱讀,推演了數日才明白過來。
而後,他忍不住起身笑了起來。
李道之等人的出現證明他一直以來設想的道路是可行的。坐擁學海的他並不需要看懂學海中的每一本書,掌握每一樣知識,只要能發掘出看懂這些書,掌握這些知識的人,這個凡間遲早能建設成美好仙境。
一念及此,謝拾心情激盪。
想到首輔何萬年與次輔李岱的叮囑,他激盪的心情重歸平靜,又重新坐了下去。
伸手拂過面前的《致知集》,撫過其上一個個人名,一篇篇文章,謝拾眼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