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書曾於1998年1月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這次交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是為了同《閒話中國人》等其他三本著作一起,組成我的“隨筆體學術著作”之“中國文化系列”,也是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能讀到它。
事實上本書同《閒話中國人》一書是有關聯的。它們討論的都是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國民性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本書要討論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話題。其實,人格的塑造和兩性關係也是有關聯的。既然人類無可迴避和無可改變地被分成了男人和女人,則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他們各自的人格。更何況它與中國傳統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還有那麼深的關係,就更讓人不敢“小看”。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本書之所涉及,其實已超出了一般同類著作的範圍。它所要面對的,是整個中國文化問題。把它同其他三本書放在一起,顯然更為合適。
本書這次再版,基本上未作修改,除訂正個別錯漏之處外,只改動了一處地方。我在原版第161頁講,“文革”中,包括愛情在內,所有美的東西都被毀壞,愛美成了“小資產階級情調”或“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然而遺憾的是,“這一時期的‘淫亂’並未因此稍減,中國的人口反倒猛增了幾倍,而且有不少是私生子”。一位我並不認識的讀者,江蘇省那州市副市長朱蔚榮讀了以後認為不妥。他指出,1966年,我國的人口是7.5442億;1976年,增至9.3717億。十年增加1.9175億,增長率25.72%,怎麼能說“猛增了幾倍”?這個意見顯然是對的,因此借這次再版的機會特地作了修改。
為此,我還在南京出版的《書與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有這樣的讀者》的小文章,向朱蔚榮副市長致謝,也向廣大讀者致歉。我在文中說: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現在看來,我輩文章雖非“千古事”,多半是要“速朽”的,但那得失,卻未必只有“寸心知”,還有“讀者知”。而且,一旦“讀者知”,就比“寸心知”厲害得多。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讀者沒準比作者更“知”。既然如此,那麼,今後寫作時,還敢馬虎嗎?
所以我非常慶幸有這樣的讀者。有這樣的讀者,我們可以“寬心”。因為不必擔心自己的著作是“不寫白不寫,寫了也白寫”,只有進廢品回收站的份兒。有這樣的讀者,我們也得“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出了錯兒,丟面子事小,對不起讀者事大。讀者是上帝嘛!怎麼能讓上帝挑了毛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