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悠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次去,很期待。”
他剛才那些話都是真得,確實從網上查了衛閩縣誌,沒有查到關於宋蒹葭那個時代的記錄。
不過這反而讓他有些心不安,似乎宋蒹葭的時代是架空的,否則怎麼一點記錄沒有留下?
畢竟以宋蒹葭的描述旱情應該挺嚴重,難道是衛閩縣誌上災年記載年限有誤?
衛閩縣誌上大約五六百年前,經歷過大旱三年,而後上天並沒有給予喘息的機會,又發生了蝗蟲災,而後又是地震……
詳細情況沒有記載,只是概述,且而後幾乎將近一百年時間沒有任何記錄。
一百後,這才有記錄,好像一切沒有發生一樣,就是正常的縣誌記載。
顧景琛對此非常困惑。
若是衛閩縣因為接連不斷的大災,百里無人煙,就連官府都已經放棄了。
可為何一百年後恢復的縣誌記載又像是一切沒有發生一樣?
什麼朝廷賑災,災後重建,人口遷移等等,一概都沒有提。
就像是縣誌中間缺的那一百年,只是書頁因意外缺失一樣,而不是因為災難人口湮滅後荒蕪,無可記載,否則不會又是繁榮的記載,縣裡誰誰怎樣,發生什麼事等等。
對此顧景琛很是疑惑,詢問了衛閩縣相關人員及歷史學家等等,卻沒有得到丁點答案。
他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都認為是,縣誌裡缺少記載的一百年應該是在某個年代中,意外缺失了幾張使然,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漫漫歷史長河中,五六百年時間,縣誌經歷了那麼多歷史變遷,朝代變更,戰火洗禮等等,能留下來,已經是不幸中萬幸,有殘缺正常。
顧景琛若是沒有跟宋蒹葭這段跨越時空的光幕契約,或許也會這麼認為。
畢竟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能流傳到現在的各種地方誌,幾乎沒有完整不缺的。
而今他結合宋蒹葭那個時代的情況,認為衛閩縣誌缺失那一百年太詭異,不是缺頁那麼簡單。
這也是他今天會心血來潮帶著宋蒹葭過來衛閩這邊實際考察的原因。
在衛閩縣城轉了一圈,顧景琛開車趕往衛閩鎮。
“如今衛閩縣城管轄十二個鄉鎮,衛閩鎮是最貧窮落後的一個鄉鎮,因此處在群山環繞中。交通不便,從前進不去出不來,現在國家給修了路,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聽說很多村子都幾乎沒有年輕人,只剩下些不願離開的老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