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世,終年八十四歲。
“請荀侍郎前往吊之,亦可稍為我致意。”
尚書檯內商議,荀柔直接道。
這是他計劃之外,但更合情合理。
陳寔是名士,去世朝廷是一定要派人去的,而這裡沒有一個人,比堂兄更合適。
“自然,此事非荀君不可。”尚書令連連點頭,相當理解,“聽聞太傅家與陳家有通家之誼?還請節哀。”
荀柔斂袖,頷首致謝。
多少年了?
好像從他小時候開始,那位長者,就是白髮蒼蒼,和藹溫厚,就像過去每年,陳家都會寄一份給他的柿子幹,恰到好處的親近關懷。
沒想到。
忽然,就走了。
堂兄沉默的攬裾起身,在殿中拜領任務,然後便轉身出殿自去作準備。
望著他六親不認的背影,荀柔眨眨眼睛,也扶案站起來,表示散會。
以朝廷名義前去弔唁,又要出行數百里,並不簡單,要安排儀仗、車馬、祭禮,關於規格,太僕寺聽說也吵了一吵。
堂兄每日奔忙,荀柔如今雖然也住在尚書檯,卻好幾日都見不著他。
入夜之後,由於沒準備為劉家節約燈燭,居舍內燈火通明,即使如此,荀柔也不得不躬腰湊近,才能看清地圖上細小模糊、並被蟲蛀的細節。
也許在真實之中,那會是一座高聳的山峰,或者幽閉的峽谷。
“荀太傅。”在宮女引導下入室,荀文若玄衣高冠,捧著書匣進屋,態度莊嚴肅穆得,好像與太傅只有上下級關係。
“阿兄,”荀柔抬頭,略帶驚喜。
他還以為,他哥在離開雒陽之前,都不會再給他一個眼神了。
荀彧公事公辦的表情,維持不下去了,他原地沉默片刻,將手中書匣放在桌案上,猶豫片刻推過去,“這是自光武以來,詔令簡表。”
荀柔看看書匣,又抬起頭,望向滿臉“與我無感”的堂兄,嘴唇飛快上翹,又顧及著堂兄感受,連忙壓下去,他清了清嗓,將匣子開啟。
“建武元年九月,宗室,封更始為淮陽王……
二年三月,民事,大赦……
三年七月,吏事,吏不滿六百石……”
連看了兩頁,他眼睛都忍不瞪大。
這竟是一份自光武帝始,大詔的簡報,不僅寫明時間,更標明詔書型別,一目瞭然。
“阿兄這三月之間所書?”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