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縣令點頭,一邊後退,一邊連連致意,“留步,留步。”
荀諶從諫如流,當即止步,拱手與他完成道別儀式。
軺車來去匆匆,帶走一個縣令。
“……荀公,君家真的不遷走吧?”當了五十年同裡鄰居,鬚髮皆白的李公,猶猶豫豫、期期艾艾上來問詢,“可是雒陽有大事發生?是阿善來信嗎?”
“父親!”李君皺緊眉,拽住他父親布衣後肘,“荀公子如今可是太傅,怎能直呼乳名?貴人之事,勿要亂問,快隨我家去。”
“無妨,”荀爽抬手擺了擺,又環顧周圍,拱手向四方致意,“我荀氏久居於此,多受同縣鄰里之恩義,縱天下有難,也絕無不會鄰里自逃,況且如今天子清明,仁愛有德,減免賦稅,已使四方歎服。”
對鄉鄰說辭,自然同縣令、郡守不同。
荀氏向來有頗人望,眾人聽聞此言,俱被安慰,送行也送完,於是就漸漸散去。
然而,歸家過後,荀爽與兩個弟弟同坐,卻也都忍不住皺起眉。
荀悅、荀衍、荀諶侍奉在側,彼此也相顧無言。
荀柔的判斷,他們一向都相信,正因如此,這次語焉不詳,越發讓人心中驚慄擔憂。
只是,舉族搬遷,又豈是簡單一句話。
荀氏此時若舉族搬遷,不僅整個潁川震盪,傳到雒陽,又會有何等議論?
今日雖只有唐縣令,但觀望者又豈止有同縣之民。
荀爽在席前輕輕一扣,語氣果決,“我家既承國恩,又負郡望,無論天下如何有變,都無棄地而去之理!”
“是。”眾人應和。
“集合族中子弟、賓客,勤加操練,囤積糧草、製造箭只銳器,我再同郡中諸姓商議,各自備武,以應萬全。”荀爽緩緩道。
“叔父,如今秋收已過,正是備寇之期,不如以備寇之名報於縣令,盡選縣中壯士,一同操練如何?”荀衍提議。
“嗯,”荀爽沉吟片刻,點點頭,“郡中亦可如此,只是今年既免賦稅,糧草便需由郡中諸姓同擔。”
“公達之處,又當如何?”荀爽八弟荀旉此言一出,屋中頓時一寂。
荀爽深深皺起眉,數息才張開口。
一身素白的荀攸,這時被僕從恭領而來。
他一言未發,在階前拜下,眾人卻已明白。
荀爽動了動唇,終於只是長長嘆了口氣。
--
“啪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