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辯回身,“先生說得也不錯,你想學什麼,應當去太學,尚方所…就罷了吧,還有…光祿卿……”說到此處,他不由得露出愧疚,弟弟很少向他開口請求,他卻不曾做到,“以伏公為中散大夫如何,朕特賜食秩二千石。”
一個實職,一個散職恩封,伏氏所求哪裡是區區二千石。
劉協卻並沒有爭辯,恭敬的跪下謝恩。
劉辯頓時鬆了口氣,將弟弟拉起來,“你我兄弟,不必如此。”
望著兄長歡喜的表情,劉協笑容卻很勉強。
他是天子之弟,卻也只是藩王。
成親、建府、出宮,他也曾站在兄長之側,卻成為整個長安都看不見的人,就連府中長史、家令,都需要依靠伏氏來尋到合適人選。
他並沒有怨言,君臣身份已定,他的確應當謹慎本分,若非天子之恩,他本應當在渤海郡,面對貧瘠的土地,橫行匪患和四面的戰場。
可魏君所言,太尉荀含光…所行所為,太沒有為臣之道了。
他想起魏君所講的故事。
秦朝之時,將軍王翦將徵,多請以美田宅園之封,懼己之功為秦王所疑,如今荀太尉之功,尤過王翦,獎賞卻薄之,更屢拒加封。
就算天子信任,當年衛、霍猶不至如此。
聞當年諸將請於光武皇帝,稱之武力莫之敢抗,文德無所與辭,此天命不可以拒。殿下,若有人想求得天命,所指豈非正是文德與武功?
自古賢臣,亦有周公呂望,豈可無端猜測忠臣?
周公呂望,還是王莽,殿下一試便知。
…真是,好個一試便知。
這讓他如何說與兄長?
……
荀柔自太廟後殿中出來,直接走到尚書檯。
今天堂兄或許不在,不過徵拜姜峻,六百石吏任免,以及此次西征封賞將領的命令,也並不需經過尚書令本人。
只要尚書檯撰寫文書,歸檔入冊,下發符書,尋著吏曹尚書和符節令就能辦理妥當。
長安宮比雒陽皇宮還要恢弘大氣,宮殿臺基也彼雒陽宮殿還要高。
登臺如登山,荀柔一鼓作氣爬上尚書檯,站在門口,先扶著牆把氣喘勻。
“太尉?”
清朗如磬的聲音,十分耳熟,荀柔抬起頭,堂兄荀彧就站在身旁,身後還站著一個弱冠青年。
彼此作揖見禮,那青年睜大眼睛,目光在他身上滑溜一轉,神情就讓他想起少年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