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印度作為一個教育普及率低且文盲多的國家,卻能誕生九個諾貝爾獎,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其實仔細分析這些獲獎者的背景可以發現,他們大多都來自高種姓家庭,特別是婆羅門階層。婆羅門階層在印度社會中享有崇高地位,擁有較多的教育資源和社會優勢。因此,儘管印度整體教育水平不高,但這些高種姓家庭仍然能夠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同時,也不能忽視印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以及印度人民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和尊重。正是這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才使得印度成為了發展中國家中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
在印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主要集中在文學、經濟學、化學、物理學和和平等領域。而在這些獲獎者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是詩人泰戈爾,他於 1913 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於泰戈爾的生平和成就,我們之前已經有過詳細的介紹。那麼,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哈爾·葛賓·科拉納。
哈爾·葛賓·科拉納(Har Gobind Khorana)於 1922 年 1 月 9 日出生在英屬印度旁遮普邦的賴布林。他是一位傑出的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在 1968 年,由於他成功地解出了遺傳密碼這一重要難題,與羅伯特·威廉·霍利(Robert W. Holley)和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一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成就對現代生物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併成為分子遺傳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一、主要經歷
哈爾·戈賓德·科拉納出生在印度賴普爾(現屬西巴基斯坦)的一個小村莊——賴普爾。關於他的確切出生日期存在爭議,一些資料顯示為1922年1月9日,但也有其他說法。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印度教徒。
科拉納家中共有五個孩子,包括一個姐姐和三個哥哥,他是最小的那個。他的父親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擔任村裡的農業稅務員,儘管家境貧寒,但他父親還是竭盡全力支援孩子們接受教育。實際上,在這個僅有一百多人的小村莊裡,他們家是唯一一戶全家人都識字的家庭,因此備受村民們的尊敬。
科拉納曾就讀於木爾坦(如今屬於西旁庶普)的D.A.V中學,在那裡,他受到了一位名叫Ratan.Lal的老師的深刻影響。後來,他進入了拉合爾的旁遮普大學繼續深造。這段學習經歷為他未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導師 M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