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了布克獎,標誌著奈保爾文學創作的高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3?、《大河灣》?:出版於1979年,透過一個虛構的非洲國家的故事,描繪了後殖民時代的痛苦和掙扎,展現了奈保爾對非洲大陸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4?、《印度三部曲》?:包括《幽黯國度》、《受傷的文明》和《百萬叛亂的今天》,這三部作品深入探討了印度社會的各個方面,展現了印度社會的複雜性和人民的苦難。
5?、《非洲的假面劇》?:出版於2010年,這本書記錄了奈保爾在非洲的旅行見聞,以遊記的形式展現了非洲大陸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現狀。
除了上述作品,奈保爾的其他重要作品如《通靈的按摩師》、《重訪加勒比》等也廣受好評。
四、創作作品主題
奈保爾本人是出生在後殖民社會、定居於英國的印度裔作家,以他的邊緣身份只能去融入西方主流社會,而不是去投入第三世界。他的作品多是以亞、非、拉美等第三世界社會為題材,表達他自己的看法。在小說的寫作中,奈保爾是兩種作家的合體,一隻手深入第三世界的廣闊疆土,另一隻手縮回到帝國舊日的腹地,逆寫帝國。
奈保爾有三種型別的寫作:
一種是帶有追憶往事屬性的小說。《米格爾街》《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通靈按摩師》等有毛姆的遺風,《浮生》甚至直接寫毛姆的經歷,這些小說都以故國為主要故事發生地,有頭有尾,故事的走向跟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個人經歷有很大關係,他在復原一個幻想中的家園世界,在幻想中他好像依然生活在他們中間,在幻想中那些地方是萬物的起源,經典如《米格爾街》正是這個家園的雛形。及至《通靈按摩師》已經開始出現另外的特質,奈保爾的詼諧、機警、荒誕的標誌性風格已經形成。印度裔青年甘涅沙,在物質與精神雙重匱乏的英殖民統治下的彈丸之地,上演了一串串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曾經屢戰屢敗,但這個具有離奇宗教思想的人認定冥冥之中上天對他的人生道路自有安排。在此信念的支撐下,他的人生故事變得詭異起來,搖身變成通靈大師,憑著一小點科學知識、一小點運氣,為人驅魔,名噪四方,從一個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混混,實現“神人合一”、加入政壇,直至獲得大英帝國勳章,被派駐聯合國。但此時的他給自己徹頭徹尾改了一個英國名字,已經完全忘卻或者說不願再記起自己曾經的出發地。奈保爾此類小說中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