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源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王大財主家的麥田裡,二十多條壯漢握著二十多張蔢麥的掠一字兒排開。這種被中原老百姓稱作“掠”的割麥工具,據說是河南黃河北岸一個叫作鹽店莊的人發明的,但不知是何年何月發明的,這種快速割麥工具的出現最少也有好幾十個年頭了。
人們離老遠就能聽到掠“唰唰唰”的蔢麥聲……蔢麥的壯漢岔開雙腿邁著像扭秧歌兒一樣的緩慢步子,身後拖著盛裝麥子的大網包,離遠處看去極像一頭頭蝸牛伸著脖子拖著軀殼在蠕動。
王財主家僱傭的長工短工一齊出動,十幾輛騾馬大車你來我往不停地穿梭運送收穫的麥子,人喊馬嘶熱鬧非凡蔚為壯觀。
麥田裡的小散戶農家一般都是用鐮刀割麥,人拉肩扛把帶杆兒的麥子弄到打麥場裡垛起來,等到麥子收割完畢攤場碾麥脫粒。
大財主、小財主和租種田地較多的農戶,就不用鐮刀割麥了,是嫌鐮刀割麥太慢費力費時且彎得腰疼,而是像王財主家那樣用掠來蔢麥收割。也有小農戶幾家合作起來共同使用一張掠、一個大網包的。因為置辦一整套這種蔢麥工具費用不少,少說也得賣一頭大驢的錢才夠。除了費用不說,這套工具使用起來就得三四個壯漢聯合操作才行。
這種工具的關鍵部位是一把鋒利的薄薄芟刀,芟刀大約有三四尺長,固定在一個用竹子編的扇形掠的底部上,兩根繩子扯著一個帶有滑柱兒的手柄,右手握著扇形掠的把柄,左手握著能夠轉動的滑柱兒,收割起來相當八九個勞力用鐮刀割麥的效率。一畝地的麥子一張掠抽幾袋旱菸的工夫就能蔢完,免去了割麥人彎腰屈膝的憋屈難受。使用這種工具當地人叫“蔢麥”,這是當時當地最先進的收麥工具了。蔢麥漢子的腰裡繫著寬大結實的專用皮帶,皮帶後邊有一個金屬鉤兒,金屬鉤兒掛著身後的一個大網包。大網包是一個大約六尺左右的直徑,用耐彎兒的柳木棍子彎成的圓圈兒,粗麻繩編成的大網兜兒就係在柳木圓圈兒上。網包的兩條腿兒是兩根彎成弧形的木棍兒,就像滑雪的雪橇一樣,在地上能夠輕鬆滑行。蔢麥人蔢一掠子麥就一揚胳膊倒進身後的網包裡,網包滿了就得兩個人抬著倒在麥堆裡或倒在運麥子的車子裡。沒有力量和技巧的人使用不了“掠”這種工具。別說其他,單單就身後拖著的大網包,裝滿麥子就有一百多斤重,蔢麥漢子還要邁著有節奏的大步“唰唰唰”地蔢麥,技巧在手力量在腰,蔢上三四畝地的麥子蔢麥漢子就得換一換人兒,要不然就累得吃不消。這種割麥工具和方式比傳統的鐮刀先進了不少,也算是手工半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