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槐樹底下是祖地 (第2/4頁)
關源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聲再難聽也得叫做歌曲,只是有韻律的歌曲是教不會叫驢的。
當學子們上完早操,就嘹亮地唱起了好像是民國的國歌:“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錦繡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村民們聽了既高興又鬱悶:高興的是,學子們朝氣蓬勃歌兒唱的很好聽;納悶兒的是,民國與大清朝有啥不一樣?地主還是那個地主,租子還是那樣的租子,皇糧依舊交、稅銀依舊出,無非是女人腳上少了一條腥臭的裹腳布,男人腦後少了一條髒辮子,皇帝改成了大總統,政府代替了朝廷,縣長代替了七品縣太爺,村裡的保長代替了以前的理正而已。
村寨的黃土寨牆究竟是何年何月修築起來的,是何人主持修築起來的,由於村寨裡沒有村志無從查考。雖然有些從長輩的長輩流傳下來的零碎傳說,但也無從證實這些傳說的可信程度。就連尚還健在的九十多歲的高壽老者也難得說清,一定是很有些久遠的歲月了。
寨裡寨外那些深水裡、遊動著野生鯽魚不規則的許多大土坑,也許是歷史上修築寨牆依靠人力和畜力挖土留下的。可以想象當年修築寨牆用土量是驚人的。
不過,從寨外西南角兒破敗不堪的古廟裡的一截兒殘碑上,擦去塵土依稀還能窺視到古寨的歷史輪廓兒和這個村莊的身世,也許這就是刻在石頭上冷冰冰、硬邦邦的古老村志吧。
據石碑上殘留的文字記載,這裡的人們都是在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底下強制遷移過來的。
明朝的官府對遷移的民眾雖然是強制性的,但對遷移的民眾落戶在新的地方還是有不錯的生息安排的,以便使移民能夠在新的地方能夠發展生產,能夠生息繁衍下去,以此來振興繁榮華夏民族和當下國家的人口及經濟。
當年在洪洞縣張貼的遷移告示是這樣寫的:
遷民告示:
凡遷者到洪洞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日內趕到。四口之家遷一,六口之家遷二。八口之家遷三。遷者給地五十畝牛一頭,三年不起科。
明洪武三年
“三年不起科”,也就是移民的百姓三年不交納人頭稅,三年不交皇糧。
看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愧為底層窮苦出身,對待遷移的老百姓還是很厚道的。
就這樣許多家庭被強制骨肉分離,自然這些骨肉分離的人們離別時哭天嚎地在所難免。
要是如今細細想來,遷移的人兒男女比例不知當時官府如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