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孝至卷(5) (第5/7頁)
【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功德,經義何以處之?’捐之對云云。對奏,上以問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陳萬年以為當擊。丞相於定國以為前日興兵,擊之連年,護軍、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還者二人,卒士及轉輸死者萬人以上,費用三萬萬餘,尚未能盡降,今關東睏乏,民難搖動,捐之議是。上乃從之。遂下詔罷珠郡,民有慕義欲內屬,便處之;不欲,勿強。珠由是罷。”“否則介鱗易我衣裳”者,言病中國以事夷,是棄冠帶之族,以求魚鱉之民,所得不償所失也。捐之對雲:“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驅士眾擠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校助饑饉,保全元元也。駱越之人,顓顓獨居一海之中,其民譬猶魚鱉,何足貪也?臣愚以為非冠帶之國,禹貢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無以為。”即此文之義。後漢書楊終傳載終上書雲:“孝元棄珠崖之郡,光武絕西域之國,不以介鱗易我衣裳。”語本此文。彼章懷太子注引此,“朱崖”作“珠崖”,“介鱗”作“鱗介”。注“朱崖,南海水中郡”。按:今廣東瓊州府地。朱崖故郡治,在今府治瓊山縣東南三十里。注“賈捐之以為無異禽獸也,棄之不足惜,不擊不損威”。按:皆捐之對語。(一)史記夏本紀集解引鄭玄曰“賦”作“搏”。
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注〕殷,富;阜,盛。明道信義,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民粲也,晏也。〔注〕粲,文采;晏,和柔。享於鬼神,不亦饗乎?〔注〕實受其福。〔疏〕明道信義,“信”讀為“伸”。本書五百:“詘身,將以通道也。如詘道而信身,雖天下不為也。”又重黎:“親屈帝尊,信亞夫之軍。”並以信為伸,此亦同伸義,謂伸大義於天下也。“使粒食之民粲也,晏也”者,司馬雲:“粒食謂中國之民。”按:王制雲:“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有不粒食者矣。”鄭注云:“不粒食,地氣寒,少五穀。”大戴禮少閒雲:“粒食之民,昭然明視。”吳雲:“粲然明盛,晏然安和。”按:廣雅釋詁:“粲,明也。”說文:“,安也。”經傳多以“宴”或“晏”為之。粲也、晏也,謂能明上之教化而各安其業也。粲、晏亦韻語。“享於鬼神,不亦饗乎”者,說文:“享,獻也。”爾雅釋詁:“享,孝也。”廣雅釋言:“享,祀也。”左傳哀公篇:“其使終饗之。”杜注云:“饗,受也。”此承上文而言,謂王者能使其民既明且安,如是而後孝祀鬼神,則鬼神受之也。享、饗字古亦互通。孟子云:“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吳雲:“民,神之主也。民之豐阜,則神饗其祀也。”按:此亦刺莽不能務民之義,而妄言符命之事。注“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