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新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的聊天不同於上次,上次聊的都是人生的哲理,這次聊的大都是生活上的事。
吳燕子和老者相談甚歡,她向老者講述了自己擺地攤的經歷,還有近期的生活以及工作狀況。
老者聽聞後頻頻點頭,表示讚許。
聊天中,吳燕子知曉了老者姓袁,她還跟老者開著玩笑,“老伯,你姓袁,這個隨園曾經的主人也姓袁。呵呵,老伯不會是隨園老人的後人吧!”
老者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去解答這個問題。這似乎是一種巧合,又或是真的,但在老者看來都不是重要的。
袁老伯72歲,曾經是南市博物館的館長,退休後開始了修身養性的自在生活。他的女兒出國留學後來在加拿大定居生活,女兒多次要求他和老伴去加拿大生活,不過故土難離,因此他堅持住在了華夏國內。他的老伴想起女兒就會去往加拿大居住上幾個月時間,然後再回來,就這樣時常來回居住著。
最近袁老伯身體健康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老伴回國陪著他去醫院醫病,在他感覺好了以後這才出來走走。
“袁老伯,我所工作的眾康保健養生會館就是做保健理療的,我認為人體需要專業系統的保養,因此對於健康新概念來說,保養的好處遠遠大於醫治之道。”吳燕子侃侃而談著。
“是的,養生之道在於養身。”袁老伯肯定的點著頭,他認為吳燕子所言甚是。“啊對了,你是醫學院的學生,你不在醫院工作實在太可惜了。”他又是為吳燕子惋惜起來,同時有些同情吳燕子的遭遇。
“呵呵,袁老伯,現在我覺得在哪裡工作不重要,只要能發揮自己的所長,能讓更多的人擁有健康才是最好的。”吳燕子淡淡一笑,隨即慷慨陳詞著。
“說得好啊,小同學。”袁老伯聽到吳燕子的話後,不禁讚歎道:“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實屬難得。其實,我一直覺得,只要心裡有道那就能走出道來。而醫道也是如此,醫者心中能把別人的健康放在了首位,這才是最好的醫道。”
吳燕子聽了袁老伯的話,心中微微一動,彷彿被什麼東西觸動了一般。她看著袁老伯,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說道:“袁老伯,我來給你診脈一下。”
袁老伯笑了笑,點頭表示同意。他將自己的左胳膊伸出來,輕輕地放在了一旁的木凳子上。
吳燕子見狀,便探出手去,輕輕搭在了袁老伯的手腕處。她閉上雙眼,集中精神,感受著袁老伯脈搏跳動的節奏和力度。
片刻後,吳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