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財相出手 (第1/3頁)
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濟這本賬很雜,尤其是站在朝廷層面,任何一處細小疏忽,都很有可能會造成較大損失。
特別是在萬曆朝初期,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謀改,使得白銀成為正賦,百姓上繳國稅須事先統一兌換成白銀,財政制度發生了根本轉變,客觀上確立明朝金融的“銀本位”制。
法是好法。
不過大明並非一個產銀很多的國家,白銀作為本位貨幣,只用於繳賦、大宗買賣、中外貿易中,日常貨幣流通仍以銅製錢為主,沒有解決金銀銅的供需問題,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相當於將金融命脈交於他人之手。
而隨著張居正的身死,轟轟烈烈的一條鞭法謀改,即在政治層面被否定掉了,這導致更嚴峻的問題,大明的財政制度混淆了,一些政策延續了,一些政策推翻了,繼而使得經濟亂套了。
更為麻煩的一點,大明內部經濟秩序亂了,外部環境也開始惡化,歐羅巴爆發嚴峻的貿易危機,中亞海上貿易萎縮,西班牙荷蘭日本相繼限制貿易,這一系列的外在變故,導致流入大明的白銀逐步削減。
而這個時間節點,就是從萬曆朝後期,泰昌朝,天啟朝這段特殊時期,逐步出現並形成既定事實的。
由此也悄然加劇了大明經濟的危機。
該時期下大明出現白銀短缺造成了日益惡化的通貨膨脹,與此同時本位貨幣流通減少又導致了通貨緊縮,看似矛盾的對立關係,卻又真實發生在大明治下。
“這個窖藏觀念不能設法扭轉,哪怕是在北直隸境大規模興工,只怕大明的金融體系想逐步構建,也絕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西苑。
看完王升呈遞的密奏,朱由校的心情很沉重,他在思索著大明今後要走的路,究竟要怎樣平穩的走下去。
為何說朱由校接手的大明,是一堆亂攤子呢,根源就在於大明的文官群體治理國家的理念,是小農經濟下的固有思維,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大明怎樣,而對大明以外的因素從不考慮。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大明文官群體的背後,往往還代表著廣大的所謂士紳、士大夫利益,這其中還摻雜有別的群體。
比如勳貴,比如權貴,比如宗藩,比如海商,比如商賈……
恰恰是瞭解這些的朱由校,還是挺佩服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明確和推行,固然有它特有的侷限性,但是敢站在那麼多人的對立面,去觸碰很多的禁區,哪怕被很多人罵,被很多人排斥,張居正依舊敢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