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樁風流雅事。
眾人都自認有才華,不輸他人,其中也不乏皇子們躍躍欲試,本來就暗潮洶湧的氣氛,更為激烈了,施鳳鳳的的出現可謂激化了眾人的比較之心。
這時候,書院裡的學子都是配角,只為烘托各位皇子們。
皇子們為了博得頭籌,作完詩都會吩咐隨從給些身份提示,想來無論施鳳鳳選擇誰,總逃不過幾位皇子,皇家的面兒必然要給。無論是哪個皇子,對眾人來說都是贏了對方一籌的事,是場面。
李崇音自然與其他同窗一同寫了,只是他現在根本不想參與皇子間的鬥爭,還沒到適合的時機,而他現在的身份,能掌握在手的太少,沒有爭奪的必要,所以刻意寫了一首平平的詩句。
沒想到這施鳳鳳看完後,不選各位皇子的,偏偏選了他的。
本來只是官員之子的他,成為眾人的焦點,讓不少人注意到了他。
這是出乎李崇音預料的,也是他不願意見到的。
後來大皇子像是想起了李崇音,無意間提到:聽聞李公子是我們大慶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茂才,我們很期待你後面的鄉試啊。
這話讓本來對這些還沒成氣候的學子沒興趣的皇子們起了興子,最年輕,這三個字可有不小的分量。
李崇音隱隱察覺到,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推動著一切。
試圖在逼他站隊一般。
這施鳳鳳背後絕對有人,但是哪一位呢。
看誰都沒有嫌疑,又彷彿誰都有嫌疑。
他想到前段時間處理了幾個探子,這些探子能在李府那麼長時間沒被發現,本身能力就被訓練得不錯。
他當然知道,將那些探子全部滅口,是挑釁了那背後之人。
與這次的事情是否有關係?或者就是那人的回敬?
李崇音回憶著幾位奪嫡人選,分析著他們各自的性格以及幕僚的行為模式,卻還沒頭緒。
現在的他還只是個學子,誰能注意到他?
因著被關注,李崇音疲於應付各方關注。他直接拒絕了施鳳鳳入船的邀請,在眾同僚說不解風情的笑語中,與眾皇子們告別,直接回府醒酒。
李崇音覺得他漏了什麼重要資訊,如果能夠找到破綻,定然能把那人給揪出來。
一直沉浸在思考的李崇音,根本沒在意今日是誰來更衣的,直到發現今日的速度很快,來人也沒做任何多餘的動作,甚至每一個動作都格外妥帖,完全貼合他的心意,不打擾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