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定遠軍與統戰 (第3/5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戰思路與內地將帥還是有所不同的,濃濃的草原馬匪習氣,不過這並不是壞事。
程宗楚帶著五千涇原軍、兩千蕃部人馬走北線,鐵騎軍也在那一片活動,四處抄掠來不及撤走的吐蕃化党項部落,補充軍需。
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在會州引起了極大的恐慌。自長慶會盟,勘定唐、吐兩國邊界後,會州就一直是吐蕃國土。吐蕃衰弱後,大唐率軍西進,收復六關七州,會州也一度歸唐,不過又很快自立。打那以後,再也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唐軍西征,他們自己不打了嗎?幹嘛來打我們?
“大帥,確乃河池。地勢低窪,春夏水多時乃一片水澤,遠望似河,故曰河池。其水稍鹹,雨多時鹽少,雨少時鹽多。附近牧草繁盛,吐蕃部落多爭搶之。”趙光逢終於壓過了陳誠一頭,率先答道。
水稍鹹,可惜了。但附近居然有這麼大片的草場,難道都是耐鹽鹼的牧草,牛羊喜歡吃嗎?
河池附近現在已是空空如也。大軍開至,牧民們再不開眼,也不敢過來放牧,之前被定難軍騎兵抄掠一空的幾個部落就是例子。
但不來放牧,勢必就要跑去其他地方,與其他部落爭搶草場,就不知昑屈部如何協調各部利益了。
雙方的騎兵其實已經交手過數次了。
定難軍這邊有四千餘騎,昑屈部也有三千多騎,雙方在這片相對平緩的山間盆地內展開了激烈的搏殺。
令邵樹德感到意外的是,昑屈部的騎兵似乎比原州吐蕃要能打不少,裝備也好一些。仔細想想,原因不外乎原州吐蕃是內附大唐的部落,會州吐蕃則自立多年,自成一體,算是曾經的吐蕃國下面的割據軍頭,有戰鬥力不足為奇。
定難軍的騎兵並沒有主動去找昑屈部的麻煩,他們如今主要護衛原州過來的交通線。涇原窮困,能湊一批糧秣不容易,邠寧鎮也支援了相當部分,但人家也不富裕啊。
邵大帥原本想多組織幾次三鎮聯合討伐吐蕃人的行動的,現在看來,若是不能就地劫掠大量牛羊,他們的財力可能多有不足。打一仗,歇個兩三年恢復可不是開玩笑。原、武、渭三州的吐蕃被他們抄掠得差不多了,下次再來,抄無可抄,蛋疼。
鐵木真怎麼能不顧後勤打那麼多仗的?趕著牛羊出戰加因糧於敵,估計不外乎這些了。
“大帥,北路涇原軍已深入會州東北八十里,程侍中深惡吐蕃焚掠武州之舉,追著逃過去的原州吐蕃打。再深入下去,某怕他們要吃虧。”陳誠接了一份軍報後,立刻呈遞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