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新章節!

楊博不知道如何回答張居正的提問,或者無法回答皇帝陛下的看似懵懂的提問。

小孩子的實話最是傷人,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

十歲人主感慨於楊博過去的君子有道,也感慨於當下楊博為了維護晉黨利益,做出的種種小人行徑。

以德別,君子和小人,對舉互言,但是君子也是楊博,小人也是楊博。

“唉。”楊博只有一聲重重的嘆息之聲,他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如果說是小人,那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如果說是君子,那就是否定自己的現在,無論怎麼回答,都是自相矛盾。

人生最後一程,走成這樣,讓楊博略微有些無所適從。

張居正看楊博的樣子,就知道楊博現在是進退維谷,他將講筵上的事兒,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現在討論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只是一個例子,是楊博問題,而不是楊博本身了。

“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現在將這個問題形而上的討論,我應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張居正眉頭緊蹙的說道,在學問上,這麼多年以來,張居正第一次出現了這麼嚴重的疑惑。

楊博想了想說道:“這就是我不肯答應你的原因,學問之上,達者為先,你對道的理解,已經遠在我之上了,你都回答不了的問題,我更無法作答,到了文華殿講筵,不過是把自己的面子給再丟一遍罷了。”

教小皇帝讀書,楊博去了只能不停的含糊其辭、左右而言他、陛下問規則,他只能說事實,陛下問事實,他只能說規則,那不成了指鹿為馬的大奸臣嗎?

張居正是很孤獨的,在學問上如此,在國事上如此,在學問上,能和張居正坐而論道的,現在只有楊博了。

“我們從知一字討論而去。”張居正坐直了身子,他打算和楊博論道,他心裡有了一個模糊的答案,卻不知道如何去描述,理越辯越明。

楊博還能跟他說兩句,那些個翰林院的儒學士,連知行合一致良知,都能把知行合一去掉,只留下致良知,把致良知理解為:只要有良知,就萬事大吉。

這種形而上的心學,根本不符合踐履之實,王陽明不止一次強調了行的重要,他要是知道後人把他的心學理解成這個樣子,恨不得自己沒有把心學推到一個不屬於它的高度。

五月二十四,月如牙出東山,星漢燦爛閃耀天穹,春風帶著些許的涼意吹拂著朴樹和柳樹的枝葉,垂絛在雁回池中不停的擺動,掀起了一陣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朕真的不務正業

朕真的不務正業

吾誰與歸
萬曆元年正月十九,萬曆皇帝朱翊鈞,打量著面前的鐵三角。第一位盟友面相頗為和善,她是大明的太后。第二位盟友只是個太監,他的職責是磕頭。第三位盟友就是個權臣,他看..
武俠 連載 84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