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老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項王的臉面須不好看。
當然,若代國能援最好,就不用去看楚國的臉色了。
陳餘沒想到的是,代王非常痛快乾脆的趕在張耳回趙之前,就贈給了趙王歇四十五萬石糧秣,足夠三萬卒越冬並堅持到秋糧收穫。
對,是贈與,不是借。
還有,四十五萬石糧,要是一次裝運,革車都要用一萬五千輛。好在從井陘到靈壽不過百五十里,因此可以用幾千輛革車往返多送幾趟。
陳餘和趙王歇不知道,但各位看客自然明白,李左車能向陳餘贈糧,自然是得到了咸陽的贊同,這些糧食實際是聖人皇帝拿出來的。
可對陳餘來說,代王的贈糧讓他大喜過望,久旱逢甘霖啊。而且陳餘從代王這個行為中,還隱隱的看到與代國結盟對抗張耳的一絲希望。
對陳餘來說另外的一個收穫就是,他的軍隊又壯大了一些。
本來在中山國這種不大點兒的地方,民戶數量有限,王離伐趙時可徵之人也徵得差不多了,陳餘幾乎是無法徵到新卒的。但在張耳歸來建立常山國後,他所帶的趙軍中少數將領對他鳩佔鵲巢、趕走正統的趙王族傳人頗有意見,因此率數千軍叛離,這就使趙王歇名下的軍卒數量最終達到了三萬左右。
張耳不好意思在剛剛趕走趙王歇後再因軍隊叛離的事情追殺到中山,所以對留下的軍將們封官許願的極力拉攏。他本帶走了三萬七千多卒,伐秦中損失了一些,回到常山國後還有三萬五,加上陳餘留下的老弱卒算四萬。然後又跑了一些到中山,又剩回三萬五千左右。於是他又徵募了一些,湊到了四萬四、五千。
單隻從人數對比上,陳餘要打張耳還是打不過的,所以他需要盟友。既然代國送給他糧食,他又把期冀的目光看向了太行山之後的晉陽。
“與代國結盟的事情,國相談好了?”聽陳餘說伐張耳的時機差不多了,趙王歇既高興又很有些惶恐。
從邯鄲大城被直接趕到中山這狹小的地方,很有流放的感覺,若能打敗張耳重回邯鄲,趙王歇自然是高興的。
可張耳是項羽封的王,要把他打跑到楚國,那項王會不會乾脆起大軍來徹底滅掉他?
“代國使者今日或明日就會抵達靈壽,這也是臣覺得時機將近的原因。”陳餘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單憑三萬王師,能否擊敗四萬餘常山軍,臣也沒有把握。但若王與代盟成,代只要出二萬卒與王師南北夾擊,張耳必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