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流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控陣雷達,當然那是下一步的改進了。
基礎版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就已經是很先進了,雖然說機載無源相控陣雷達在七十年代就研製出來了,蘇聯米格二十五和米格三十一戰鬥機都裝備這種雷達,比如米格二十五戰鬥機使用的龍捲風A無源相控陣雷達,對空中三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達到一百二十五公里。
而米國的B1B戰略轟炸機也使用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在八十年代初米國的西屋公司,就提出了設計方案,後來研製出ANAPQ-164無源相控陣雷達。
這種雷達採用很多成熟部件和技術,研製成本節約了很多,為了擴大掃描範圍,也設計了旋轉的基座,它具備十一種工作模式,特別是地形測繪模式非常不錯。
當然現在六零七所研製的無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那是在李曙光的技術支援下研製的,所以效能要更為先進了。
它的抗干擾能力更強,可靠性也更高,即使是是有百分之十的陣面失效,也能正常工作。
而且它同樣是具備空對面、空對空、空對海三種模式,具備地形測繪功能的。
空對空模式中,能夠發現一百五十公里以外的戰鬥機類目標,兩百五十公里以外的轟炸機目標。
所以這個效能確實是很強大,現在雷達的研製工作已經完成了,馬上就要裝上專用的飛機進行測試。
現在的六零七所,也藉助著這些軍用的型號雷達研製,發展得很好了,甚至在民用電子產品方面也做得很好,軍民融合發展。
機載火控雷達能夠發展起來,其實都是李曙光的功勞了,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特別是六零七所的設計師們。
要知道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國的機載雷達技術從零開始起步,六十年代殲八戰鬥機立項,當時軍方要求研製配套的機載雷達,能夠探測到三萬米高空以三馬赫速度飛行的轟炸機,並且要達到一百公里的探測距離。
但是殲八戰鬥機可是機頭進氣,所以這就非常的難了,結果搞了很多年,最後搞出來的雷達樣機,卻根本沒有辦法正常使用,發現不了高空的目標。
連單脈衝的雷達都沒有成功,更不要說脈衝多普勒雷達了。
這要不是李曙光出現,那現在估計還是沒有搞定脈衝多普勒雷達呀。
那就更不要說相控陣雷達了。
這次評審會,李曙光也擔任了評審專家組專家,所以在軍方領導開始講話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嚴肅,氣氛很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