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傑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己,乃亡逃入上林苑,意欲找機會告發減宣的奸事。減宣大恐,為殺人滅口,下令郿縣縣令率吏卒務必捕殺,和臣的意圖完全相左。臣和江之推素不相識,只因為吏民上書,告發他眾多不法行徑,臣在灞陵遇見他時,也曾好言勸慰他歸家,只是捕繫了他屬下兩個侵辱縣廷的賓客以為薄懲。而江之推怙惡不悛,竟攜帶刀兵弓弩,率領賓客家奴三百餘人夤夜攻擊縣廷,篡取罪囚,大逆不道,臣身為京兆長吏,有捕奸之責。大鴻臚如此責怪臣不當擊殺江之推,難道是諷勸臣應當"見知故縱"嗎?
這句話讓商丘成張口結舌,"見知故縱"同樣是很重的罪名,凡是知道賊盜而故意縱放,讓其逃走,主事官吏全部腰斬。當年張湯和趙禹兩人制定出這個律令,曾得到皇帝大大的嘉獎,而反對它的官吏多被棄市。小武說商丘成諷勸自己"見知故縱",自然是把他牽扯進去了。商丘成年老昏聵,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辯駁,望著小武哼了幾聲,說不出話來了。
殿上沉默了一會,突然宦者令蘇文尖著嗓子開口了,素聞沈君口齒便給,今日一見,果然不虛。孔子云:"惡利口之覆家邦。""友便佞,損矣。"不管沈君如何巧辯,射中殿門卻是證據確鑿,沈君一意飾非,難道如此貪戀微命麼?
這蘇文和江充是一夥的,江充任用的胡巫就是蘇文所推薦,幾個人狼狽為奸,藉著治理巫蠱案興風作浪,小武一向對他們鄙視至極。於是毫不客氣地反駁道,口齒便給,有好處,也有壞處。倘若用來諂毀忠良,那自然是損之又損,有傾覆家邦之危險。但是奉辭應對,出使外國,口辭便給又有何害?現在大鴻臚府有不少精通數國語言之人,口齒也算得便給了。而國家常依仗他們曉諭蠻邦,使聞聖天子德化。蘇君所言射中殿門,臣以為與劫質同。江之推躲藏椒唐殿,意欲逃避罪責,已是犯了死罪。臣不勝其忿,令吏卒將他射死,乃是正當執法,算不上什麼過錯。只不過誤射中殿門,違背了禁令,但事出有因,罪不至誅。至於貪戀微命,只怕蘇君比臣更甚。律令:諸犯殊死而願下蠶室者,許之。蘇君如果不是貪生畏死,當初又何必寧願下蠶室,即便羞辱先人,也一定要苟延殘喘呢?
蘇文臉色煞白,他張口結舌地說,你你你……,可是什麼也說不出來。他早年官為郎中,的確是坐法當判死罪。但宮中宦者一向奇缺,皇帝曾下詔書,諸犯死罪而願意處宮刑者,都可以上書請求批准,並賜錢五萬。蘇文就是這樣免死處以宮刑為閹宦的。因為宮刑是極為恥辱的刑罰,所以當時計程車大夫官吏都寧願就死,也不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