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老粗與小白臉 (第5/6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衣冠,注意文明禮貌和文化修養。所以,這種文化薰陶出來的男子,大都皮肉細嫩,眉目清秀,頭髮整齊,下巴光潔,全身上下香噴噴的,說起話來輕聲細語,溫柔文雅,甚至“嬌聲嗲氣”。所有這些,在北方的漢子們看來,就是“小白臉”、“娘娘腔”,甚至是“不像男人”。
這當然未免有些冤枉,但也不無道理。前些時,甚至連他們自己,也覺得“不像男人”,並摹仿北方漢子留起頭髮和鬍子。但結果,正如楊東平的《城市季風》所說,卻往往給人“不像”之感。這就未免尷尬。事實上,北方的漢子或“大老粗”們視江南的小生為“不像男人”,還不完全因為他們的相貌(小白臉)和語音(娘娘腔),更在於他們的“不問政治”和“擅長家務”。由於江南一帶長期偏離政治中心,較少受到政治風浪的波及和革命戰爭的洗禮,加上現代化都市生活更加註重經濟實惠,這個地區也確有遠離政治過小日子的文化傳統。我們並不認為只有從事政治軍事鬥爭才是男人,也不認為家務只能女人做。但畢竟,政治總是“大事”,家務總是“小事”,而且是一種瑣碎、平庸、不大擺得上桌面的事。一個男人,如果“太會”做家務,或“迷戀”做家務,把它當作一天當中甚至一生當中很重要的事來對待,便不免會變得婆婆媽媽起來。我們實在很難設想,一個一面搖著搖籃,一面打著毛衣,一面瑣瑣碎碎地嘮叨著市場的菜價,或絮絮叨叨地翻弄著張家長李家短之類閒話的,竟會是一個“男人”。
於是,南方的、都市的、市民的和世俗的文化,較之北方的、農村的、軍旅的和革命的文化,就未免有陰柔和小氣之嫌。事實上,從“大老粗”和“小白臉”這兩個稱呼上,也不難看出它們的“小大之別”,而流行於上海等城市的小來來、小弄弄、小樂惠等詞彙,似乎也“不打自招”地承認了自己不過只是會過小日子、耍小心眼、佔小便宜和做小動作的小市民、小職員、小丈夫、小男人。這當然既不準確,也不正常。說它不準確,是因為江南一帶在歷史上,也同樣出過“大人物”;說它不正常,則是因為現代化大都市,原本應該比小農經濟的農村更有大手筆,豈有農村文化比都市文化更“大氣”之理?
事實上,正如大老粗代表不了全體北方人或革命者,小白臉也代表不了全體南方人或市民們。這兩個詞,不過只是對兩種文化型別的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而且多少也摻雜了一些文化偏見。由於人只能是文化的存在物,一定的文化環境必然造就一定的文化心理,並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勢。所以,文化偏見也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