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丹上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具、藥水價格不菲,高品質宣紙更是昂貴,徐家經濟本就不寬裕,時常捉襟見肘。有一回,急需一批防蟲蛀的樟木書櫃存放修復好的古籍,可家裡拿不出錢,徐陽四處奔走借錢,屢屢碰壁,急得滿嘴燎泡。最後還是鎮上文化部門聽聞此事,資助了一筆資金,才解了燃眉之急。 技術瓶頸也時常困擾徐陽。遇到古籍紙張極度碳化、一碰即碎的情況,常規修補方法根本行不通;還有些古籍用特殊顏料書寫,年代久遠後褪色嚴重,難以辨認字跡,現有的修復技術、鑑別手段派不上用場。徐陽為此茶飯不思,整日泡在古籍裡,反覆嘗試新方法,失敗了就總結經驗,繼續鑽研。他加入各類古籍修復論壇,與同行交流心得,汲取靈感,還遠赴外地參加學術研討會,向業內權威專家請教,一點點攻克技術難關。 在整理古籍過程中,徐陽還意外揭開一段家族隱秘往事。那是一本暗黃色布面古籍,鎖在地下室角落的箱子裡,多年無人問津。徐陽開啟一看,裡面文字隱晦,夾雜不少密語符號,似乎在刻意隱瞞什麼。他花了數月時間,結合家族傳說、地方史料,破解密語,竟發現徐家在清末曾守護過一件關乎國運的寶物——一顆據說能洞察天機、預測災變的神秘寶珠。當時列強覬覦寶珠,徐家先輩捨生忘死,將寶珠藏於隱秘處,而後世子孫為防洩密,便用密語記錄此事,代代相傳,嚴守秘密。徐陽得知真相後震驚不已,也深感家族責任重大,愈發堅定守護古籍、傳承家族文化的決心。 大學畢業後,徐陽放棄大城市優厚工作機會,回到小鎮,全身心投入家族古籍整理事業。他牽頭成立古籍保護工作室,招募鎮上有文化基礎、對手工藝感興趣的年輕人,免費培訓古籍修復技能,壯大整理隊伍;還與當地學校合作,開設古籍文化科普課程,帶著古籍走進課堂,讓孩子們親手觸控歷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為了讓古籍走出“深閨”,徐陽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搭建古籍數字化網站,將修復好、解讀過的古籍高畫質掃描上傳,配上詳細註釋、音訊講解,供全球學者、文史愛好者免費查閱。網站一經推出,訪問量激增,不少國外學者發來郵件,稱讚徐家古籍珍貴難得,感謝徐陽的無私分享。一時間,徐家老宅成了文化交流熱點,常有遊客慕名而來,徐陽便充當導遊,講述古籍背後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但隨著知名度提升,麻煩也接踵而至。有文物販子覬覦徐家古籍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偽裝成學者、收藏家上門,妄圖高價收購;也有商業機構想與徐陽合作,將古籍元素商業化,開發文創產品,卻全然不顧文化保護原則,只圖盈利。面對種種誘惑與威脅,徐陽一概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