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4/8頁)
女王不在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拍賣時候她也在場。
她打眼一掃,又看到一件清乾隆年間的青花三果梅瓶,這個雖然年份淺,但這一看就是御窯廠精品。
要知道,清朝對明朝瓷器頗為沉迷,御窯廠更是費盡心思來追摹仿製,這梅瓶一看便是乾隆年間御窯廠奉旨仿造的,以宣窯青花梅瓶為藍本,線條細膩清晰,果實飽滿,枝葉蔓延間生機勃勃,其中心血,可是和尋常瓷器不同。
這個的拍賣價格,在九十年代中期,應該能達到七八百萬港幣。
初挽這麼看著,又見到一件,她仔細看了看,那竟然是明朝天啟年間的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這赫然正是米萬鍾所制!
要知道這米萬鍾可是明末知名書法家,所謂擅名四十年,書跡遍天下,他手底下的物件,以後必是拍賣場上的寵兒,預估拍賣價格能達到一千萬港幣以上。
初挽大眼掃過這一百多件瓷器後,迅速地把這些瓷器分為大致三類。
第一類是以後價格在三四百萬以上的,這就是頂尖的精品,第二類是價格在幾十萬到一兩百萬的,這就是還不錯的品相,第三類則是幾萬的十幾萬的,這種滿大街都是,可以隨便買,這年月不稀罕。
其實無論哪一種,留在手裡自然都會翻倍,但是如果現在投入二百元買一件瓷器,十幾年後只賣兩萬,從投資角度,到底是虧了,同樣的錢投入其它方面,那也是嗖嗖地漲。
不說別的,買茅臺買房子,那不都得幾十倍地翻嗎?
所以初挽在心裡將這一百二十件大致分類後,預估第一類大概佔到總價值的百分之六十,第二類大概佔百分之三十,第三類數量最多大概佔百分之十。
她也不敢說一定沒看漏的,畢竟太多了,有些也不敢太細看。
如果她把第一類拿到手,那她隨便從第二類和第三類刮一些,就不至於吃虧了。
當然了,前提是能拿到。
顯然孫二爺和這位趙經理,也是做這個打算,都不想吃虧。
初挽想了想,道:“我一個人的話,也搬不動,這樣吧,我們明天來籤協議交錢,同時我也請一個朋友幫我一起分瓷器。”
這兩位自然沒意見,於是初挽先回家,直接打電話找了易鐵生。
問起來,易鐵生才從天津回來,他爸打算過去天津勸業場看看,他幫襯著在那邊打聽行情。
聽說初挽這裡有事,易鐵生利索過來城裡,當晚住在四合院,第二天直接陪著初挽先去了銀行,之後趕過去文物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