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汝輔一邊讓人傳請,一邊對戚繼光說:“這位是福建今科解元,就出在本縣。”
又與戚繼光簡單介紹了趙肅的師承和來歷。
戚繼光笑了笑,沒接話。
趙肅進來,先向兩人行禮,而後再朝戚繼光拱手,神色鄭重:“久聞戚將軍大名,今日得見,肅甚幸之。”
戚繼光略略吃了一驚,這才仔細打量起眼前的人。
明朝武官地位並不怎麼高,就算打了勝仗,功勞也未必落到你頭上,就算落到你頭上,封賞也不可能豐厚到哪裡去,還時時刻刻都有被拿去當pào灰的危險,朝廷裡派系複雜,一旦哪方落馬,對手最先拿來開刀的,往往就是武將。
像胡宗憲,他是進士出身的文官,領兵在外,總領浙江、福建兩省兵馬,還要依附嚴嵩,才能政令暢通,相比之下,戚繼光就更不必說了,他功勞再大,在同級文官面前也還要低半個頭,更別提上級了。
所以在當時,戚繼光的名氣雖然大,可也沒大到是個人見了他都會肅然起敬的地步。
但眼前這個年輕人,不僅態度恭謹,而且不似作偽,這就讓人有點驚奇了。
“趙解元不必如此多禮。”
“在下表字少雍,大人若不嫌棄,喚此表字即可。此番如不是大人及時趕到,只怕長樂縣數萬百姓都要陷於水火之中,請大人受我一拜。”
趙肅說完,倒頭便拜,戚繼光伸手扶住他,轉頭朝楊汝輔笑道:“你已謝過一次,少雍還要再謝一次,我可扶得手痠了。”
楊汝輔跟著笑起來,心道這位新任指揮使可真會說話,不似一般武官那樣粗俗。
趙肅並非矯情,他這一拜,是純粹以後人景仰的心情來向戚繼光致敬的,待戚繼光把他扶起來時,趙肅的神色已經恢復平靜。
他這般大禮,戚繼光自然生出好感,這一來二往,倒是談得投機,尤其當戚繼光知道長樂守城三日,趙肅也跟著堅守三日時,不由得贊上兩聲。
兩人的初次見面顯得異常簡單,甚至有些平淡。
但此時的他們都不會料到,自己將對彼此未來的命運產生怎樣的影響。
也許很多年以後,當學者們翻開各種明史筆記,並不難找到這樣一段話:嘉靖四十年,倭犯福建,繼光馳援,途經長樂,俘馘兩千餘眾,適遇趙肅。彼時肅方得解元,二人一見如故,肅陳抗倭數策,繼光欣然受之。逾數年,重見,繼光提及舊事,肅笑曰:豈非將相和之先兆?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