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手工業者因此舉家遷居,青島口也成了中國沿海南來北往貨物的聚散之地。
(▲《膠澳租界條約》)
1897年,德國藉口“鉅野教案”,悍然出兵佔領膠州灣。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之後,膠州灣成為德國租借地。為了實現把青島建設為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的戰略目標,德國膠澳總督府一方面大興土木,大規模建造一系列永久性的軍事設施,一方面大力開展港口、鐵路及城市建設。青島自由港建立之後,德國膠澳總督府推行積極的商貿政策,鼓勵各國商業公司,吸引中國內地工商企業到青島開展經營。
隨著洋商洋行的湧入,其勢力日益加強。無論土產雜品、日用百貨,還是貨物航運,中國商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於技術落後、資金短絀,大多數中國商人不得不依附外商,靠沾取洋行的餘利為生。在青島,洋行控制著進出口,中國商人不能直接與海外進行貿易,只能由洋行代辦。進出口貨物報關,洋人辦理極為簡便,中國商人卻要大費周折。
洋商不懂中國語言,不瞭解中國人的風俗和市場情況。除此之外,中國人對列強入侵的反感和抵制,也使外國人無法到中國內地開展貿易,他們很難找到可靠的銷路和商家。所以,外商必須依靠買辦、中國商人,將遠洋商品銷往內地。
在競爭與合作並存之下,德國人意外地發現,在斐迭裡大街、亨利親王大街為核心的歐人區商圈之外,大鮑島的華人商圈迅速崛起,臺東鎮的窮漢市和李村大集也越來越繁榮。
青島雖地處華北一隅,但廣東、浙江、江西、江蘇、寧波、安徽、天津等商品彙集,各地商人也在青島開莊設號,從事各種商貿活動。為了加強聯絡,相互支援,協同競爭,來自中國各地的商人還在青島成立了地域性的同鄉會、商幫。面臨洋商的壓制和激烈的競爭,為了更好地捍衛自身的利益,中國商人打破了行幫界限,成立了中華商務公局。
(▲青島天后宮)
青島華商自建中華商務公局,其局址辦公所設在天后宮裡。這本是青島民族商業接軌世界貿易的圖存之舉,一些洋商洋行卻視為——這是中國商人的一種反擊。
德國以“租借”的形式,對膠澳租借地享有完全的主權,但青島居民一直都將山東巡撫,視為這片土地的最高長官。大家都認為,即使青島已租借給德國,它仍屬於山東地盤。因此,山東巡撫周馥訪問青島,讓中國商人非常振奮,德國殖民者卻很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巡撫周馥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