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元宵節花燈習俗代代傳承 (第6/9頁)
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步態舉止,甚至言語之間,居然與二孃都有幾分相似。
丁永一在餐桌前坐下。丁周氏端著沉重的方託進來,放在桌上後,她沒像以前那樣去先端碗。而是拉過念弟的手,看了一眼,揉了揉又握了一下。念弟輕輕地笑,和奶奶一起,將元宵與湯圓碗從方託上端下來,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細微的動作看在丁永一的眼裡。念弟與丁周氏都沒有說話,相互之間卻有一種無需語言的默契與稔知。
招弟懨懨地趴在桌子上。她噹啷著小臉,不高興的樣子已經好幾天了。
章禹蓮把勺子送到她的手裡,“招弟快吃,吃完了和姐姐一起回家。端碗七色湯圓過去,給你娘嚐嚐。”
(▲湯圓)
招弟手裡接了勺子,卻把臉轉到另一邊。她賭氣道:“我不回去!我爹不給我改了姓名,我再也不回去!”
丁永一恪守著過年的老規矩。正月裡,孩子犯了錯,大多不會被大人責罵。那天國毓和招弟出門,找胡水那群調皮孩子打架。丁永一知道後,只是輕描淡寫地告誡幾句,沒有給兩個孩子任何懲罰。
招弟卻委屈極了。她大哭著跑回苟家,找她爹改名換姓。
苟文先知道自己的姓氏讀起來不雅,他小時候與女兒一樣,也因為苟姓受了許多屈。苟姓始祖為春秋時齊國宗室陳完,其諡號為“敬”,後人以其諡號為姓氏。五代十國之時,敬姓人為避後晉高祖石敬瑭名諱,將“敬”字去掉一半,改為苟氏。從此之後,苟氏一族,常被一些外姓人拿苟姓人開玩笑,弄得苟家人尷尬異常。小孩子被叫“小狗”,老年人被叫“老狗”。苟記餡餅粥,常被人戲稱“狗記”餡餅粥。有些食客愛開玩笑,故意不避諱姓氏地喊“苟掌櫃”,苟文先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
苟文先唉聲嘆氣地告訴女兒,祖宗姓氏改不了。氣得招弟回到丁家大哭一場,小小年紀說出狠話,一天不改一天不回苟家。
丁周氏溫言哄道:“愛叫啥叫啥唄!離那些頑皮孩子遠著點兒,遇上了咱也當沒聽見,不理就是!”
招弟聽了又哭了,大聲嚷道:“不行不行!被人笑是小狗,下海游泳被叫是‘狗刨’。我姐叫念弟,國毓是她弟,連國毓都成小狗了。”
小國毓卻笑:“我倒不怕!叫我小狗,我也不會長出小尾巴來!”
“我也不怕,遇上一次打他們一次!”招弟狠狠地抹著淚,道:“姐膽子小,被人追著罵!連著你也一起罵了!”她又哭著求道:“我爹不肯改,奶奶幫我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