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白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句話,一般人從字面上理解,便是磻溪邊的伊尹,被商湯王尊為阿衡。但事實上磻溪是周文王遇姜尚之地。
這一句,其實說的是,姜尚、伊尹兩位賢臣,得遇明君之事。
胡知縣也讚了句:“書讀得確實細。”
袁清欣喜,面上越發恭敬:“晚生袁清,多謝大宗師、老父母讚賞。”
吳提學笑著點點頭,又看向其他學童,溫聲問道:“你們都只學了蒙學?”
眼見學堂裡學得好的趙子良、侯天明相繼失利,學童們對大宗師的考校更怵了三分,回答得很是心虛。
幸好,吳提學只是問了這麼一句,沒有考校他們的課業。
他清了清嗓子,忽而道:“我錦川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然歷屆科舉遠不如南江各省,恰逢申尚書丁憂返鄉,與吾商議,在清水縣新建書院,以便學子求學。”
袁清霍然抬頭,驚喜而期待地望著吳提學,新建的書院,必然是需要生源的,而吳提學這個時候提起,其用意不言而喻。
果然,下一秒,吳提學就望向他,笑著道:“你蒙學基礎牢固,該學經學了,可願去我們的新書院?”
“願意!”
袁清脫口而出,又敏銳捕捉到吳提學說的是‘我們的新書院’,到嘴邊的晚生就變成了“學生願意!”
社學其餘學童羨慕得不行,特別是一起接受考校的張劭、趙子良、侯天明三人,悔得捶胸頓足,只恨自己之前沒有更用功,白白錯失良機。
先前只當是單純的考校,誰能想到還有入書院的機會!
眼看時間已近正午,里長就張羅著席面,這自然是沒有村民們的份了。
雖然村民們又飢又渴,送吳提學等人入席後,卻並不急著回去。
不少人都去向袁清的家人道喜,“陶嫂子,你家孫兒可真出息!”
“得到大官的賞識,以後要一飛沖天了喲!”
“袁清這孩子我看著長大,打小就聰明,中秀才是遲早的事兒……”
袁清奶奶陶氏笑得滿臉褶子,嘴上卻是謙虛:“孩子還小,離秀才早著呢。”
袁珊也很高興,一溜煙跑到袁清身邊,直喊:“哥,你太厲害了!”
旁邊一位梧桐村的漢子道:“清娃呀,以後當了大官,可不能忘了咱們這些鄰里鄉親啊。”
袁珊沒忍住翻了個白眼,之前他們家想向村人借錢入清水書院,這些人一個二個都不吭聲,現在卻厚著臉皮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