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飲食 四 煙、酒、茶 (第1/8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strong>說煙</strong>
說起來,中國居然有那麼多人吸菸,似乎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煙,即菸草,西文tobacco,譯名“淡巴茹”。這玩意兒不是咱們的土特產,據說是葡萄牙水手在十六世紀的時候帶到中國來的。不過這個來歷,現在已很少有人記得。因為從十六世紀到現如今,好歹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就不好再算是“番邦貢品”,得算是“國貨”了。這在文化史上也是常見的事。比如辣椒,據說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十七世紀時才傳人中國。但你去問湖南人、四川人、陝西人,有幾個承認吃辣椒是吃“外國佐料”的?
中國菸民的人數也很多,早已超過始作俑之國。而且,雖有科學家警告於前,政府限制於後,卻並未發現有人數銳減之勢,反倒又有不少人加入這一行列,終於在菸草的世界裡,也形成了一個“泱泱大國”。
這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中國人按說是不該也不會吸菸的。吸菸並非祖傳,而國人重傳統;吸菸並無好處,而國人講實惠;吸菸有害健康,而國人善養身;吸菸形象不佳國產影片中流氓特務無不吸菸,而國人尚道德。這樣一種既非國粹,又無實利,既礙長壽,又欠正派的嗜好,竟然能為國人欣然接受,且屢禁不止,便一定有文化上的原因。
原因仍在於“群體意識”。
煙和群體意識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香菸和酒飯,甚至和音樂一樣,能夠使人“群”,也就是能協調人際關係。兩個人見了面,遞根菸過去,拍拍肩膀,說起話來就比較融洽。哪怕剛剛發生過一點小衝突的,只要遞了煙,氣氛也就會緩和許多。而吸菸者在受到家人父母、妻子等指責時,辯護的理由也有一多半是“要應酬”。這雖然會被視為“託詞”或“狡辯”,但也有相當成分是實情。不信你去問菸民們,他們什麼時候吸得多?一是需要提神的時候,比如寫作時;二是需要解悶的時候,比如旅途中;三是需要應酬的時候,比如酒桌上。另外,據我觀察,北方的菸民似較南方為多,也因為北方人比較豪爽,講義氣,重感情,愛交朋友。當然,他們喝起酒來也比南方人兇。
事實上,煙的一個重要文化功能就是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