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突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向東不禁感嘆道:“真是後生可畏啊!”
家中的兩小,就在這不經意之間,曾經還懵懂無知的小傢伙竟然已經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
然而,由孩子們的成長聯想到社會現狀時,李向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開始思考一個一直困擾著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華國的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呢?
當李向東回顧起世界歷史,尤其是過去數百年的科學創新曆程時,他漸漸發現了一個頗為有趣且基本的規律:那些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創新成果幾乎都是由年輕人創造出來的!
無論是牛頓在年輕時提出萬有引力定律,還是愛因斯坦於青年時期創立相對論,亦或是喬布斯在二十多歲便推出蘋果電腦等一系列劃時代的產品……這些例子不勝列舉。年輕人們憑藉著他們敏銳的洞察力、無畏的勇氣以及對未知世界強烈的好奇心,一次次地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開闢出新的領域和道路。
有兩個最著名的例子。
一個是“量子力學”。只要上過初中,上過高中的,都知道量子力學。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在多次演講都說到,量子力學這個東西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最具革命性的科學突破。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後來的什麼晶片、計算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也全部都不可能有。
那麼量子力學是怎麼搞出來的呢?現在大家公認是1925年、1926年、1927年這三年創立了這門學科。
就是這三年時間,歐洲一批年輕人總共發表了850多篇論文。就是這850多篇文章把這門學科建立起來了。這850多篇文章裡面有760篇,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寫出來的。而且寫這些文章絕大多數人不僅僅是二十幾歲,基本都是25歲以下。
如,最有名的海森堡、泡利,他們發表論文的時候25歲都不到。所以當時人們就把這個量子力學稱為“男孩子的科學”。
二十幾歲,朝氣蓬勃、充滿無限可能。也是人類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最為璀璨絢爛的盛放時刻。
在量子力學領域,存在著一個舉世聞名的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
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泡利這位不相容原理的提出者,在年僅 19 歲時,便憑藉其非凡的洞察力,發表了與量子力學緊密相關的理論文章,震驚了當時整個物理學界。
無獨有偶,海森伯同樣也是量子力學發展程序中的關鍵人物。當他發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論文的時候,年齡不過二十三歲。他以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