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第2/5頁)
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狀況的理解,尤其對聰慧而早熟的孩子,更是急切而不容稍有疏忽的課題。
此外,黑塞的婚姻情形,也很不尋常、耐人尋味,他的第一任妻子鋼琴家瑪利亞·貝魯娜,比他大9歲,這種罕有的“老妻少夫”的現象,是由於受他父母婚姻生活的影響,(他的母親是以再醮寡婦之身嫁給他的父親約翰涅斯,並且比新郎大5歲,當時約翰涅斯27歲。)亦為黑塞注重精神生活的心理所形成?外人恐無由得知。
對於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而言,他內在的活動應比外表的行為,來得確切。我們若要對黑塞作更深一層的瞭解,只有從他的作品著手。在這裡,我們只簡略介紹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聊供參酌對照之用。
黑塞,出生於有“詩人之鄉”之稱的南德修瓦本地方的小鎮卡爾夫,他的祖父原居於北德的葉司德蘭多,曾任醫師及官員,在當地頗富名望。黑塞的父親自18歲喪父後,開始從事傳教工作,曾遠赴印度傳教達3年之久,因長年在酷暑地區來往奔波,影響健康,不得已才返回故鄉。1873年由教會的指示前往卡爾夫,協助赫爾曼·根德爾特從事出版工作,因而認識他孀居的女兒瑪利,兩人志同道合,遂在1874年舉行婚禮。瑪利家的先世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她的父親根德爾特出身墨爾布隆神學校(即後來黑塞所曾就讀的神學校),並在大學專攻神學,畢業後投身英國人所經營的傳道事業,赴印度傳教多年。瑪利即是在印度出生,她幼年時曾一度被遣回卡爾夫附近的哥倫達爾接受新教的宗教教育,15歲時再赴雙親的任所,不久,因父親罹病,舉家遷回德國,在卡爾夫幫忙父親的出版工作。後來,她與英籍德裔傳教師伽路若·愛森巴格結婚,婚後,偕同夫婿再度起程赴印傳教,不數年,因伽路若染上瘟疫,只好攜著病夫弱子回到卡爾夫,未幾,丈夫病逝,留下兩個兒子(各為三歲和一歲)。當時瑪利年28。從此,她一邊充任父親的助手,一邊撫養遺孤。後來,約翰涅斯來到此地,由於一起工作,耳鬢廝磨,並且兩人都有在印度傳教的經驗,彼此談得很投機,終由相愛而結合。梅開二度的瑪利,當時是32歲,新郎約翰涅斯27歲。
婚後第二年(1875年)長女亞德蕾誕生,1877年生下黑塞,其下還有兩個兒子,均不幸早夭,再次是妹妹瑪拉和弟弟漢斯。
黑塞的父親,個性沉默,抑鬱寡歡,似乎是個嚴肅得不太容易親近的人;反之,他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