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的小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有船飛到指定地點,按照預定時間開啟了主動雷達。
文海這邊還好點,艦載探測裝置的功率很大,但是艦載機的話就沒那麼好了,相對功率小了不少。但是作為發射源的話還是夠用的,文海幾秒鐘之後就在雷達系統上看到了三個敵人資訊。
三個並不是全部,但是也足夠分析資料了。
進行了一下資料鏈共享之後,整個小隊的成員都開始朝著目標地點躍遷,距離目標一百光秒的位置。這個距離之下,如果沒有主動雷達的話,被動探測系統是絕對無法發現的。
而躍遷到位之後,整個小隊又再次開啟了探測系統。對方已經轉移了位置,去了第二行星附近,但是並不是很遙遠,至少對於躍遷系統來說,也就是一分鐘不到的事情。
進入下一個探測地點,文海直接躍遷到了距離訊號位置五百公里的距離,而隊友則是躍遷到了二十公里以內。
不過很可惜,對方依舊是跑掉了,沒有選擇留下來接戰。
對於小隊戰來說,接戰情況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為一個錯誤的接戰距離而導致的問題可不僅僅是掉個頭那麼簡單,畢竟不同的武器射程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任何一個艦載機都沒有辦法極近距離被轟炸機瞄上的情況下全身而退。微型魚雷的末端加速系統可是很變態的,而且還是範圍爆炸,只要和轟炸機離得太近,被打中就是跑不了的了。
而對方正巧……有一架轟炸機,雖然文海根本沒搞明白對方為什麼會開一架轟炸機上來,因為轟炸機如果不在極近距離內,發射的魚雷根本追不上艦載機,而裝填別的導彈的話……就不怕別人直接貼上來肉搏麼?轟炸機的發射器可不像文海拖的那個導彈陣列發射速度快的要命。
連續三次主動尋敵之後,小隊開始了躲藏,輪到對方搜尋了。反正對方不準備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進行接戰,那麼就讓對方準備好之後選擇攻擊距離吧。
至於方法……
很簡單,文海成了誘餌。雖然當誘餌的話,弄個旗艦炮出來會比較好,但是想要換裝備必須先死一次,復活點復活的時候才能更換,所以現在只能拖著導彈陣列在一個小行星帶裡面,將探測系統開到最大開始吸引注意力了。
逸散的探測波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標明瞭自己的位置,不過即使是在做誘餌的時候,文海依舊是發射了幾個用來偽裝訊號的反射薄膜在周圍,以擾亂對方的精確定位。
敵不動,我不懂,堅持了十幾分鍾之後,對方總算是朝著這邊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