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的小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推斷,這樣的話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造成資訊不足。”
“所以呢?”
“所以每個人實驗的方式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和你一起來的白晶由於對這套系統的適應性極強,所以她使用的系統是模擬系統故障同時產生大量雜亂資訊的。而你的適應性也不錯,你的駕駛艙會模擬一些外部訊號,你的思考壓力會比正常開船要大一些,不過應該在你的承受能力之內,我們會逐步增加虛擬訊號的量,接近你的承受能力的時候我們會及時關掉的,這點不用擔心。”
對於這套系統,文海聽介紹大概明白是怎麼個情況。
實際上文海的控制方式,也不過是透過適應來讓大腦建立一個選擇性資訊過濾機制,而這套系統則是模擬了這個機制,相當於資訊在被文海正式獲取之前要被過濾兩遍。不過習慣性的過濾比外部過濾系統有個優勢就是在過濾之前可以經過下意識的思考,特殊的情況可以被文海所察覺,而外部過濾系統必須要進行設定,不在範圍內的資訊都進不來,如果有特殊情況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甚至船毀人亡都是正常的。畢竟宇宙本身並沒有被人類研究透徹,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著被發現。
在外面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了一些初始引數之後,文海坐進了駕駛艙。引數只是暫時的,根據試驗情況還要進行大量的調整,並且根據不同的適用人群設定不同的使用模板。比如說非戰鬥船隻的模板就相對簡單一些,探險船隻的模板就相對複雜。不過軍用模板不歸學院這邊負責,而是軍方自己測試,畢竟不能讓別人知道駕駛設定是怎麼樣的以防止針對性手段。
而文海開始的時候還沒有感覺到多大的變化,畢竟新系統過濾掉的內容,很多都是原本文海就要下意識遮蔽掉的,但是當文海控制的模擬飛船進入模擬殘骸區的時候就非常明顯了。
對於文海來說,探測範圍內的物體越多,需要接受到的資料就越多,壓力也就越大。下意識的過濾雖然對大腦壓力不大,但總有一個思維的過程,哪怕純粹的條件反射也需要時間呢。而現在情況好的多。
文海不用去考慮旁邊到底有什麼樣子的殘骸,經過過濾之後,文海只是收到一個座標,這裡有一個殘骸,殘骸覆蓋半徑多少的一片空間。至於殘骸的具體內容,系統只會返回一個介面,如果不去主動查詢的話是不會了解的。事實上這也是一般的艦船駕駛系統所做的事情,但是這種駕駛方式畢竟不一樣,直接借用過來的系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有用的,卻不能完全發揮這種駕駛方式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