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的小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十分鐘的時間,整個艦隊的聯合護盾強度降低了大約百分之三十,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個護盾強度已經在擊毀了對方足夠數量的炮臺之後開始回升了。
至於艦隊側翼,的確有船隻從對方的空間站外圍啟航企圖繞過去,而且數量還不少,總共有四千多艘,不過都被攔下來了,高速艦隊在攔截中的表現相當不錯的。
至於文海這邊,新型號的艦船雖然是之前型號的簡化版,但是總體表現還是可以的,另外相容了聯合護盾系統之後,能夠更安全的進行火力輸出,而不是需要考慮對方是否會集火進行逐個擊毀。
不過火力輸出方面,的確要略微下降一些的,畢竟簡化版沒有那麼好的材料,使用普通複合材料的哈,能源管線根本無法承受這種程度的能量輸出,而加大能源管線的話,有沒有足夠的空間,所以能做到這樣已經接近極限了,除非找到了更好用的廉價材料,或者降低其他方面的效能。當然了,後者是文海所不期望的,現有的艦船效能能夠滿足艦隊的需求,對於生產來說產量也比較充足不會有補給難題。
現有的數量帶來的火力還是很猛的,在四十分鐘之後,空間站朝向艦隊的這邊已經沒有了可以進行火力輸出的單位,倒是對面的一些直射武器打不著的地方還有一些制導武器還有能力反擊。
當然也可以看出來,四十分鐘的火力襲擊,對方的制導武器存量應該也差不多用完了,只有少數幾個發射器還在工作,剩下的即使沒有損壞也不在工作了。這也算是制導武器的缺點,對於彈藥的依賴太大了,而彈藥由於需要裝入制導裝置和推進裝置,所以相對於直射武器來說同等傷害的情況下體積起碼要大上十幾倍。這也是文海為什麼沒有配備過多數量的導彈戰列艦的原因,持續戰鬥時間太短,在鎮壓戰鬥當中不能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突襲戰中一般也只能提供一波到兩波的火力支援。要是換做以前的導彈體積還能湊合,但是技術更新之後導彈體積不減反增擴大了好多倍這就沒戲了。
“去問一下,後續部隊怎麼還沒到?”
文海觀察了一下時間表以及另外幾個艦隊的躍遷航行速度之後發現,按照時間走的話,對方應該已經進入星系開始進行建築作業了,但是現在影子都沒有。
通訊員在收到命令之後立刻開始了詢問,不過具體問完估計的有一會,畢竟有五個艦隊得分別瞭解一下情況。
三分鐘之後,艦隊停止了攻擊,因為除了空間站本體外已經沒得可打了,外圍模組都已經該拆的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