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皇城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都城,現位於湖北省宜城市城南約7。5公里的鄭集鎮皇城村境內。它東臨漢水,西傍蠻河,南扼荊州,北溯襄陽。楚皇城遺址面積約2。2平方公里,四周現存有高大的土築城牆。據方誌記載和民間傳說,城址內外有烽火臺、紫禁城、跑馬堤、散金坡、白龍池、金銀冢、撈屍湖等遺址。現已出土的文物有銅方壺、大型銅車軎、金絲嵌玉片鱉形帶鉤、帶流銅鼎、蟻鼻錢、金幣“郢爰”“中左偏將軍”印章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聞名古今的秦將白起引水灌楚都的“百里長渠”,像一條碧綠的綢帶,自西北鋪來,從城址的西牆外流過。而今登臨城牆,眺望全城,仍可想見當年楚都城的那種殿閣嵯峨、市井交錯的華麗景象。
幾千年來,楚皇城雖歷經戰火的洗禮和風霜雪雨的侵蝕,但從它屹立在原野上的土築城牆等遺蹟中,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其當年雄偉壯觀的恢宏氣勢。
幾千年來,這裡的人們為了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一代又一代打拼著,一代又一代奮鬥著。
幾千年來,他們戰天鬥地的故事、他們改天換地的故事、他們撼天動地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發生在2006年以後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有著數千年曆史的楚國故都湖北宜城。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楚皇城腳下的一位小女人——趙福蘭。
趙福蘭,壯族,湖北省宜城市鄭集鎮八角廟村第五村民小組的村民,同時也是八角廟村“種田大戶”、農機服務專業戶及八角廟村能繁母豬養殖場場長。
20世紀80年代,趙福蘭出生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官寨鄉革勒村。革勒村是個小村莊,距離丘北縣官寨鄉政府所在地有15公里,全村共有800多戶,近4000人。整個村子的面積有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200米,全村耕地總面積為4127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辣椒等作物,村有林地13350畝,其他土地面積30287畝。全村常年外出務工的人員有900人左右。16年前,在該村龐大的外出打工隊伍中,小小年紀的趙福蘭就是其中一分子。
趙福蘭文靜內秀,身材瘦小纖細,長相周正。她的父母共生有4個小孩,她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她是父母最小的女兒。初中畢業後,趙福蘭本可以選擇繼續讀高中,然後再在大學裡讀幾年書,畢業後再找一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