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努力奮鬥 (第2/3頁)
且聽夏風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專輯所能帶來的收益是無比恐怖的,所以只要專輯大賣,完全不用擔心回不了本。
拿洛泉的第一張迷你專輯來說,現在銷售量是240萬張,銷售額合計31億日元,除去稅費、宣發費用等雜七雜八的開銷,淨利潤仍然有二十多億日元。
而這一大筆,一半以上都要被公司拿走,然後唱片店拿三成左右,剩下的15%由製作人、作曲、作詞、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演唱者再分蛋糕。
其中製作人最多,有10%,而演唱者是最少的,只有1%,甚至還不如作詞作曲者。
這就是日本唱片市場的生態,專輯的製作人和創作人能拿到除發行商和零售商外最多的錢,而真正吸引粉絲付錢的歌手卻拿得最少,和華夏幾乎是完全顛倒過來。
這也是日本歌手大多創作力不俗的原因,很少有人會將自己的專輯完全外包,就算寫不出好曲子,也會絞盡腦汁為歌曲寫詞,畢竟如果只是單純地唱歌,拿到的錢實在太少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洛泉,一張專輯還沒開始錄,就能賣出上億的授權費,這已經是大物女歌手的待遇了。
值得一提的是,洛泉所有的歌至今都是由她一力完成,從樂器的音色採集、編曲、錄製,這屬於製作人的工作都沒有讓外人來分到利潤。
所以等再過幾天,索尼公司“論秤分金銀”的時候,洛泉能拿到非常大的一筆收入,甚至比這筆天價授權費還要多。
洛泉走向門邊:“那我就先去錄歌了,先把主打歌錄出來,其他的素材要找一陣,大概三天之內完成。”
如果肝一點,一天半的時間就可以搞定,畢竟專輯怎麼製作洛泉早就爛熟於心,不存在任何技術難點。
不過能磨洋工為什麼還要加班?她又不是社畜…………
等洛泉回家,已經是晚上的八點了,嘴上說著不想加班,但她依然在錄音棚裡坐了十多個鐘頭,中午午餐也是簡單的泡麵。
大概每一個華夏人骨子裡都有著勤勞的基因,“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是每個年輕人從小學就開始唸誦的人生信條,洛泉雖然曾經學歷不高,但這些道理還是知道的。
曾經混了小半輩子,現在既然有事做了肯定是要努努力的,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價值觀,要不然就真成社會的寄生蟲了。
回到家的洛泉發現,家裡兩隻“寄生蟲”的晚餐也很樸素,菠菜瘦肉粥,菠菜沒有葉,瘦肉沒有切。
“洛洛,你可回來了~~~”溫夏